第七十章 帝薄葬兮,木为君兮(2 / 2)
因此,大邑商朝廷的众人,都心照不宣地采取了“拖”字诀——宗佑帝虽说智力堪忧,但按照他那副总是“乐呵呵”的样子,就算要长命百岁,也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埋头于各种治国方略如何实施的攸雍,他跟自己的亲兄长关系长期不睦,自然就更顾不上这件事。
等到他顾得上的时候,宗佑帝的陵墓问题已经变成了“不上秤没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的老大难。
最后,众人还是按照武庚的先例,将?允的遗体火化,骨灰同样送到攸泽口的孤岛,同时在奄阳以东兴建一座衣冠冢。
宗佑帝逝世引发的第二阵波澜,则是佑乾帝?或的登基。
宗佑帝在临终前几天虽然册立了帝太孙?弘,但攸雍并没有把他与亲兄长的约定立刻公布出去——?弘守孝三年,才即位为帝君。
因此,大邑商朝廷对外宣布新年号是“佑乾”的时候,民众起初还以为新帝就是?弘。等到他们后来得知,佑乾帝竟然是一尊木雕像的时候,不禁有些哗然。
不过,这些都在攸雍的意料之中:宗佑帝的遗诏里面,多次表达了对早逝帝长子的惋惜,并且把帝长子正式追尊为太子。
按照商王室历来的祭祀传统,凡是生前被册立为太子的,哪怕没有实际即位,在祭祀当中地位跟其他先王也是一样的。
一方面,攸雍以佑乾帝的名义,下令在大邑商各地的城邑大举祭祀宗佑帝,所需开支都由奄阳城的府库负责;另一方面,条氏族人也纷纷活跃起来:谁要是敢非议帝君与朝廷,都得做好跟他们硬碰硬的准备!
如此这般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之后,佑乾帝的即位仪式总算能够顺利举行。
首先,帝太孙?弘前往亳攸城,祭拜宗庙,正式完成立嗣程序。接着,臣仆们从宗庙里面抬出一尊木雕像,这便是新帝?或的象征。
?弘向木像叩拜完毕,站在木像前方。以攸雍为首的众臣僚再对着木像与?弘一同叩拜,宣誓继续效忠于帝室与朝廷。
最后,由攸雍代为宣读佑乾帝的即位诏书:
“朕的父帝,定于癸日祭祀,曰‘祖癸’。父帝生前,亲自敕立两宗八姓,这是大邑商众人的荣耀。然而,尔等臣民似乎仍觉得有不便之处。
从今往后,凡是?宗、卣(yǒu)宗以外的娀(sōng)姓之人,一律号为“丰”宗,以显示这些人同样属于先公?(qì,契的古字体)的苗裔……”
这场古怪的即位仪式一完毕,众臣仆便又赶紧把“帝君”抬回宗庙里去了。
帝太孙?弘,如今既然已被册立为佑乾帝的太子,则居于国都邢丘,负责监国——当然,实际上还是由他的亲祖父攸雍,继续总摄朝政。
经过佑乾帝的“调整”,大邑商的户籍政策从两宗八姓改为三宗八姓,基本上覆盖了大邑商的全体民众,这有效减少了民间的非议之声。
至于氏名政策的微调,佑乾帝的即位诏书里面也稍有提及。至于具体的执行方案,攸雍则交给了攸画负责起草,这也是他对自己小儿子的接班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