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摸瓜(下)(2 / 2)
夫妇二人将孩子带回了国公府,次日叫人将妇人下了葬,就葬在白鹿山的一块清幽之地,白赫云带着玦儿去和他娘亲告别,烧了纸钱。回府吩咐朱管家在府内好生安置玦儿,说是这孩子筋骨不错,也聪明,品行纯良仁孝。取名明玦,字彦霖。报备官署,非奴籍。朱管家应着去安置了。
两日后,官家召白赫云去上朝。
清晨,殿门未开,朝臣们文官武官两侧列队而立,等待入朝。
文官见到白赫云来上朝,纷纷议论着是不是发生了什么石破天惊的事。他们这么想很正常,白赫云如不应召通常不会来上朝,能把她召来,十有八九是有大事。
武官们看见武国公夫妇一同来上朝,倒是高兴得很,频频同白将军打招呼。
时辰到了,殿门开启,百官入朝。那些与皇后和胡家亲厚的朝臣们死咬着立储一事不放,将官家逼得很紧。立储这本是皇帝圣心独断之事,并且皇帝还很年轻,他们便要在这件事上强行置喙,欺君罔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不仅不顾本分频频上表,如今在朝上也要公然挤兑皇帝,一个接着一个地奏报,着实有些欺人太甚,十分张狂,个个都拉扯着维护国本的名义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臣有本奏,陛下登基多年,子嗣兴旺实乃大宋之福也,而皇储有关国本,而今陛下尚未立储,还请陛下早日定夺。”右建议大夫何卫敏大人奏报。
“臣附议,还请陛下早日立储”礼部尚书卢伟广大人奏报。
“臣也附议”御史岑宇大人奏报。
白赫云道:“臣以为,立储一事,关乎国本,现皇后并无所出,没有皇嫡子,而皇子们尚且年幼,既无嫡子,立储就要立贤,有德者居之才是我大宋之福。考量年幼皇子们之贤德才能,尚需时日。立储一事兹事体大,定要慎重,不可草率定夺。”
官家点头道:“白将军所言有理。”
“白将军言之有理,但早立太子也有助于稳定朝纲,还请陛下斟酌。”御史中丞高慈大人步步紧逼,毫不在乎白赫云说什么。
白赫云道:“陛下尚需考量,各位大人尽心尽责为国思虑,不如将立储建议呈于陛下,供陛下参详,有益于更快确定储君人选,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司马晗、蒙青、罗羽宁等武将自然是马上附和,都说着:“臣附议。”,这些武将哪里关心立不立储的事,就只是乐于给白将军壮声势。
一时间朝上的大臣们竟摸不清这白赫云是站哪边的了。一会说立储要慎重尚需时日,一会说联名奏报给陛下参详,有助于早日立储。
官家问:“白将军也觉得早日立储为好?”
白赫云语气坚定:“正是。”
那些立储积极者放心了,盘算着一会儿下了朝,再探探武国公夫妇意欲推立哪位皇子为储君。朝上众臣都并未听说白赫云和哪个能拿得上台面的外戚势力关系好,所以那些张罗立储的朝臣们几乎都在心里断定了她是‘友军’,是皇后一派的,都暗暗放下了戒心。
白赫云心道:“我如此作答,就是要给你们壮胆,让你们那些藏着的都冒出来,我支持立储,官家定然赞同我,都别憋着了,还省得我们费劲地一个个去挖。明面上张牙舞爪叫嚣的多,低头不语暗藏水下却又包藏祸心的肯定更多,还有那些蛇鼠两端忠诚堪忧的人估计也不在少数。三皇子和五皇子母家虽然优越,但也都是没野心的,也无军中势力,珍妃和虞淑妃都只是性子软弱被送进宫来混日子的。静芙更是没有娘家势力,并且明面上也没有其他势力,终日闭门不出谁也不见,从不培养人脉关系,况且辰儿幼小。此时逼迫官家的必然都是些个无利不起早的主儿,有人支持辰儿才是见鬼了,必然都是是皇后那边的,不说百发百中,也是八九不离十。”
官家道:“白将军所言有理,众卿拟表,明日呈上。”
散朝后,武国公夫妇肯定是前脚出了殿门,后脚就进了御书房。
官家屏退左右,拿出一道密诏:“瑞然,云儿,这是立储密诏。明日之后会收到朝臣的上表,到时逐一排查,之后咱们就有得忙了。这诏书我誊写了两份,一份给你们,你们是掌管我大宋军权的镇国柱石,替我保护好辰儿,另一份我给了静芙。”
白赫云笑道:“静芙可能不愿意让辰儿当皇帝呢。”
官家倒是不在意:“世上哪有皇子是不想当皇帝的?我当初不想,那是因为我想了也没用,当不上。辰儿和我不一样,他长大后定会是个好皇帝,到那时静芙肯定是依着辰儿的,哈哈。”
白赫云笑道:“你真想得开。”
三日后,朝堂之上。
官家道:“众卿的上表,朕已经看过了,你们不用担心,朕已经将立储密旨拟好交予几位大臣保管,如果我死了,会有人登基继位的。”
“请问陛下立的是哪位皇子?”一个冒头的朝臣问道。
官家道:“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你若是等不及现在杀了我,看看谁继位,如何?”
此话一出,立刻吓得那不知轻重的家伙跪地叩首不止,慌忙道:“臣知罪,臣不敢。”
既然官家都这么说了,哪里还有人敢问,这事就这么暂时平息了,风平浪静了整整三年。这三年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变化不断。
禁军在武国公明瑞然的治理之下,日益精悍壮大,曾经的三十万禁军悄无声息地变成了四十余万,并且禁军之中整肃得很彻底,现如今已是铁板一块的王师。
白赫云的白氏商社也更加壮观了,原本是富可敌国,现在是富可敌三国。
明笑阳也很应景地茁壮成长,长得有点儿太茁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