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屿山文化园(1 / 2)
第154章 屿山文化园
TVB与鹏城卫视,去年合作举办的新春联欢晚会,取得了空前成功。
今年自然要再接再厉。
国家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汇聚的是全国文艺界的力量。
鹏城卫视的新春联欢晚会,主要依靠港岛演艺圈。
这个时候,内地娱乐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一样,与港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内地歌坛虽然也有四大天王,四大天后之称,但是影响力和港岛四大天王远远无法相比。
港岛现在就是华语娱乐中心,虽然在电影票房、唱片销量方面,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港岛电影市场在1993年达到巅峰,市场规模超过了12亿港币。
刚刚过去的1994年,港岛电影市场票房全年累计,是11亿港币,相比前一年下降了1亿港币。
主要是受到两方面的冲击,一是TVB电影台的成立,分流了一部分电影观众,有免费的电影可看,有些人就不再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
另外,这是VCD影碟机的出现,也分流了一部分电影票房。
相比起去电影院看电影,在自己家里用影碟机看电影,更加的自由,选择性也更多。
喜欢看电影的年轻人,买一部影碟机,可以邀请三五好友在家里痛痛快快的看一天电影,比起去电影院,既能节省一部分费用,还会更加尽兴。
虽然新上映的热门电影,VCD碟片的上市要滞后一两个月,但是对一些普通影迷来说,这个时间值得等待。
VCD影碟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赵方林无力改变,只能顺势而为。
他以邵氏院线的名义,和嘉禾院线、金公主院线达成协议,对最新上映的电影版权,进行保护,保证这些影片的院线票房。
等这些影片下画之后,才上市VCD碟片。
VCD影碟机的出现,虽然会影响到院线电影的院线票房,但是电影公司可以通过发行VCD碟片来弥补这部分的损失。
另外,VCD影碟机也给其他登不上院线的电影,提供了一条活路。
这几年,港岛电影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高达四五百部,真正能够登上院线的,不足半数。
其他两百多部,无法登上院线的,原本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发行。
VCD影碟机的出现,给了这些小电影制作公司一条活路,尤其是那些限制级的影片,通过发行VCD碟片,不仅能够收回成本,还能赚上一笔。
以至于,进入到1995年,港岛电影中限制级电影的产量,在电影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不减反增。
这个类型的影片,在港岛可以公开上映,在内地却属于管制品,不能上市销售。
邵氏电影公司名下的VCD碟片厂,当然不会知法犯法,但是架不住其他小电影公司,为了赚钱铤而走险。
这些事情,不是赵方林能够管束的。
邵氏电影公司、嘉禾电影公司、金公主院线,作为港岛电影产业的三大巨头,能够在院线电影上,为港岛电影的正常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已经是极限。
没办法做到更多。
况且,限制级电影,往往与黑道势力有所牵连,那属于另一个层面的事情。
赵方林不会让自己参与到那种事情之中。
1993年初,赵方林在TVB的《大咖面对面》中,首先提出,要把港岛建设成为亚洲娱乐中心,得到了港岛演艺圈的积极响应。
过去两年,赵方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已经做了一些事情。
除了持续发展自己手下的三大娱乐行业的上市公司——TVB、华星唱片、邵氏电影公司之外,赵方林还向港岛政府,提出申请,在港岛新建一座专门的演唱会场馆。
现在,港岛最重要的演唱会场馆,是红磡体育馆。
红磡体育馆建成投入十来年,已经成为港岛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港岛演唱会行业的标杆。
能否在红馆开演唱会,现在已经成为衡量华语歌手圈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
但是,红磡体育馆除了举办演唱会之外,还承担着举办体育赛事、港岛大型社会活动、古典音乐会的职责,每年能给演唱会的档期有限。
这样的情况,让港岛演唱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档期都是要抢的。
港岛歌坛现在,四大天王风头最盛,刘天王、张天王、黎天王、郭天王四人,每年都要在红馆举行演唱会,用以彰显地位维持人气,赚钱当然也是目的之一。
以他们的人气地位,红馆演唱会一开,至少得在十场以上,二十场不嫌多,三十场也能卖出票去。
除了他们,谭校长、哥哥张、梅安蒂、陈普拉这些上一代的天王天后,也有开演唱会的需求。
甚至林子响、罗纹、珍妮、徐晓凤等70年代天王天后,每隔一两年,也要在红馆开一次演唱会,满足歌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