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星爷的电影风格(1 / 2)
第153章 星爷的电影风格
《大话西游》票房,在赵方林亲自制定的宣传策略,并亲自助阵的加持下,远超原时空。
原时空,《大话西游》上下两部,加起来的票房只有4596万港币。
现在,票房足足翻了将近一倍!
不仅光靠港岛本土票房,就能收回3000万港币的制片成本,还能小赚一笔。
海外票房就都是净赚了。
另外,《大话西游》的版权,还会卖给TVB电影台,虽然价格不高,但也是净赚。
此外,邵氏电影公司,还会为《大话西游》,发行精装超级加长导演剪辑版VCD双碟版本,再捞一笔。
要是按照刘葡萄的导演尿性,整部《大话西游》,剪辑成200分钟,都不嫌多。
公映版本,删减了许多内容,例如八戒和沙僧的感情戏份。
这些内容,都会在超级加长导演剪辑版中,有所体现。
《大话西游》的口碑,受到一部影片,分上下两集上映的影响,如果有评分的话,下集《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评分,要比上集《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低一点。
这也是下集的票房,要比上集低一些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单从影片的内容上讲,下集的精彩程度,其实是要在上集之上的。
因为是把一部完整的影片,硬剪成了上下两集,上集的内容,主要是为下集在做铺垫。
原时空,后来《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某瓣评分,是要比《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高的。
这两部影片,也是星爷电影里,评分最高的电影。
超越了星爷前面的那些经典之作,以及之后拍摄的《喜剧之王》、《功夫》等影片。
这两部影片的票房,之所以会比原时空高那么多,除了星爷的卖力宣传,与赵方林亲自写的影评,也有直接的关系。
《大话西游》之所以经典,主要是因为,之后被内地大学士解构,认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
赵方林问过星爷和刘葡萄,他们其实对什么后现代主义,没有什么概念。
创作《大话西游》的时候,只是想要拍好这个故事,并没有想这些有的没的。
刘葡萄是一位典型的港岛商业片导演,虽然和墨镜王有过许多密切合作,但是在电影创作上,绝没有墨镜王那样的所谓情怀。
星爷此时刚刚想要往导演方面发展,想要自己主导自己的电影,他虽然有非常高的创作才华,也有通过自己的电影,传递出一些与其他港岛电影不一样的价值观的潜意识。
不过,星爷绝不是所谓的文艺片导演,导演风格更偏向于商业。
所以,《大话西游》从根本上讲,只是一部有些特别的港岛商业电影。
它的许多所谓意义,其实是被后来的人,强行赋予的。
就像那些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一样,只是后来人的揣测,并不一定是创作者的原意。
不论如何,《大话西游》的命运,与原时空有了一些不同。
对创作者来说,一部电影的好坏,最直接的体现,当然就是票房成绩。
原时空,《大话西游》上下两集,港岛本土票房加起来,只有4596万,没有收回2500万港币的制片成本。
虽然加上海外票房的话,并没有让星爷的彩星电影公司赔本,但是却极大地打击到星爷自立门户的信心。
刚刚成立的彩星电影公司因为票房不佳而倒闭。
不过,星爷自立门户的尝试,没有因此而终结,彩星电影公司倒闭之后,开会成立星辉电影公司,继续自己的自立门户征程。
接下来几年,是星爷尝试做导演工作的开始阶段,接下来的几部电影,都会尝试进行联合执导。
最喜欢合作的导演,就是在《破坏之王》和《国产凌凌漆》中有过合作的李立持。
直到进入到21世纪,星爷才开始独立执导,拍摄的第1部影片,是《少年足球》。
现在,《大话西游》的票房,达到了星爷的预期,彩星电影公司当然就不会倒闭,可能就不会再有星辉电影公司了。
通过这次合作,彩星电影公司和邵氏电影公司,达成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
邵氏电影公司,在赵方林的执掌下,复产之后,采取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
虽然也自己投资电影,但是制作电影的数量,要比60、70年代的鼎盛时期少很多,采取金公主院线的合作模式,扶持其他电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