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星爷的电影风格(2 / 2)
例如李阿杰的正东电影公司,向氏兄弟的永盛电影公司,以及刘天王的天幕电影公司。
这里面,刘天王的天幕电影公司命运最为多舛。
刘天王自立门户的时间,比李阿杰和星爷都要早,天幕电影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也拍摄过几部票房表现不错的电影。
但是在那之后,天幕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质量每况愈下。
胖子晶对刘天王的天幕电影公司有一个评价:“华仔自己拍电影的想法很多,经营天幕电影公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想法,而不是按照正常的商业行为来经营。”
刘天王的职业素养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是在商业方面,着实没有什么天赋。
刘天王的天幕电影公司完全是在靠自己的人气支撑,并不是真正的商业经营行为,所以,天幕电影公司的命运,在一众类似的电影公司中,是最不堪的。
前面两年,天幕电影公司已经亏损了两三千万港币,去年,天幕电影公司继续亏损,又赔了有两千万港币。
刘天王没有办法,只能宣布天幕电影公司破产。
好在,过去几年,是刘天王最红的一段时期,歌坛影坛双开花,收入不菲,能顶得住天幕电影公司的亏损。
除了唱片提成、电影片酬、演唱会出场费,刘天王在芳菲服饰还有一笔不菲的销售提成,另外在龙辉基金的投资,也有持续不断的收益。
刘天王这两年,工作依然很拼,一年365天几乎全年无休,赚的是四大天王中最多的。
要不是在天幕电影公司中赔了四五千万,刘天王现在的身家将会更加丰厚。
目前,内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依然略显不足,商业环境还没有到一二十年后的水平。
所以,像刘天王这个层次的顶级巨星,收入相对于后世,在商业代言方面,少了很大一块。
刘天王在芳菲服饰中的销售提成,其实也算商业代言的一种。
只是,与大哥成代言鸿鹄牌 VCD影碟机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为鸿鹄牌VCD影碟机,主要面向内地市场,面向海外市场的是青鸟牌。
青鸟牌 VCD影碟机的形象代言人,赵方林针对不同的市场,选择的人选不同。
进入到1995年, VCD影碟机的市场经过一年的发酵,相比于1994年扩大了不少。
新年伊始,赵方林加大了 VCD影碟机的广告投放力度,产量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提升。
赵方林对 VCD影碟机1995年的销售预期,鸿鹄牌是100万台,青鸟牌是80万台。
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鸿鹄牌也在开发海外市场,青鸟牌也在内地上市,价格也根据市场的不同有所调整。
鸿鹄牌VCD影碟机,在内地市场的一通乱杀,引得无数厂家眼红,纷纷加快了产品开发生产进度。
原时空,内地的VCD影碟机市场,要到1996年才会被充分开发起来,销量开始爆发,从几十万台飙升至几百万台。
现在,鸿鹄牌抢在万燕牌之前,吃到了第一波市场红利,所以其他品牌刺激更大,直接导致内地VCD影碟机市场提前开始内卷。
在鸿鹄牌攻城略地的同时,内地的VCD影碟机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其中包括了很多后世赫赫有名的着名品牌。
但是,这些后进者在与鸿鹄牌的竞争中,完全落于下风。
首先,在VCD影碟机最核心的部件——视频解码芯片在生产上,鸿鹄牌就抢占先机,占据了市场上80%的订单。
内地影碟机生产厂商,在视频解码芯片上,没有自我研发生产能力,都要通过国外生产厂商代工。
现在,芯片代工厂除了宝岛台积电,主要是南韩和倭国厂家,其中台积电的代工费是最低的。
鸿鹄牌利用先发优势,抢占了台积电百分之八十的生产能力,其他厂商想要订购视频解码芯片,只能转向南韩和倭国厂家,代工费高是一部分,产量想要提升起来,也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就是,其他生产厂商对VCD影碟机的内地市场前景,没有赵方林这么大的信心,所以下视频解码芯片订单的时候,数量不敢定的太高,担心产品积压。
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生产厂商的生产效率。
1994年,内地的VCD影碟机市场,鸿鹄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进到1995年,内地VCD影碟机品牌林立,但是鸿鹄牌的销量,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鸿鹄牌VCD影碟机,不仅质优价廉,而且在宣传上也舍得下本儿,在国家电视台、鹏城卫视这两家全国性电视台,都投放了大量广告,已经让鸿鹄牌 VCD影碟机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