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内心都城老家凤阳!(2 / 2)
根据《皇明祖训·定都》记载,当初朱元璋在定都的时候,就召集元朝诸多老臣问以建都的地方选在哪里合适。
这些老臣,在面对定都一事,也是给出了很多选择。
或对以关中险固,金城天府,可以作为大明国都。
或对以洛阳,地中四方,贡赋道里均平,可以作为国都。
或对以北京,赵宋古都,可以作为国都。
或对以北平,宫室完全,在这里建都就不用大费周章重新建设宫殿,不用劳民伤财。
还有些回答的则是以建业六朝旧都城,可以作为大明国都。
最后群臣以金陵为首要选择,因为这里不光是钟林石秀,南控吴越,又有长江天险。
大明朝时候的长江可比现在的长江宽的多,比任何城墙的防御性都强。
当时虽然朱元璋诛灭了大元朝,但是前元残余势力全部跑到了北漠蒙古,还有随时反扑大明的可能性。
如果定都金陵,前元势力想要进攻这里,是几乎不可能的。
很明显,定都金陵,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对于朱元璋和刚成立的大明王朝,都是有着绝对好处。
只不过在朱景看来,金陵只能暂时作为过度,而不能长期的作为大明都城。
因为金陵虽然有天险长江,帮忙抵御外族入侵,但是同样的缺点非常明显。
金陵只适合固守,其政治,军事,经济的影响力很难辐射到整个中原,还有就是这里的风水也不是那么好。
大明皇城南高北低,这在风水里面是相当不好的缺陷。
这些都是朱景通过后世对于明朝的史事资料,自己慢慢感悟和总结出来的一些看法。
很明显朱元璋也是有着同样的想法。
朱元璋虽然个性比较粗矿,但并不是说他就是不学无术的蠢货,相反他的战略眼光非常不凡。
朱元璋很清楚定都金陵的忧患,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把大明都城定都在金陵。
大明建国之后,他也只是把金陵定为京师,为的就是以后迁都做准备。
说实话,在他登上龙椅之后,就不止一次的想要迁都。
在他心目当中最开始最理想的首都就是老家凤阳,为了能够迁都凤阳成功,他率先把凤阳升级为中都,并且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寓意为‘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为民’。
关于朱元璋定都凤阳的典故,朱景是专门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那个时候,才对于这位洪武大帝的国事政务能力刮目相看。
当初朱元璋为了说服群臣,更是引经据典,说尧舜禹虽然没有在同一个地方建都,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以各自的家乡为都城。
既然古之圣君都这么做,那么他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效仿先贤大能,以自己的老家临濠为大明王朝的都城,也是无可厚非之事吧。
只不过诚意伯刘伯温明确反对朱元璋定都老家的念头。
“临濠虽然是陛下的故乡,但不是建都之地,因为大明很多开国功臣都是老家人,这些人在凤阳的势力根深蒂固,如果强行迁都到凤阳,不利于朝廷统治的稳固!”
PS:不好意思,昨天肚子疼了一个晚上,通宵没休息,今天脑袋昏昏沉沉的,稍微休息了会儿~~~继续码下一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