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内心都城老家凤阳!(1 / 2)
实际上,最开始在应天府安定之后,朱元璋就意识到,大明的都城不能在这里。
所以大明建国之后,应天府并没有成为大明的都城,而只是京师。
从一开始,朱元璋就有意想要迁都,只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
但迁都的事情,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再后来因为朱标的突然薨逝,就让迁都这件事情暂时搁浅。
现在朱景主动询问朱棣关于是否迁都的事情,朱元璋也很想听听自己这个儿子到底有什么高见。
在朱景看来,定都的重要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选址至关重要,要考虑的因素有不少。
不管是交通,后勤,还是战略,风水等,都要考虑在内。
说白了,通过这道考验,就可以看出来朱棣在全盘谋划上面的才能到底有多高的水平。
朱棣则是朱元璋主动询问再次恭敬的回应道:
“父皇,在儿臣看来,大明想要延绵国运必须迁都!”
“哦?”
面对朱棣的回答,朱元璋则是双眼微眯,若有所思的笑了笑道:
“老四,怎么说?”
“父皇,当初我听大哥说过,最开始您建立大明王朝定都的时候,有跟老臣们商议过,备选的地方有金陵,开封,洛阳,北平。”
“后来因为建国初期各种原因,暂时定都金陵,但是您一直对金陵不太满意,所以并没有完全确定大明都城就是金陵,而只是暂时的把金陵定位京师!”
“您从洪武三年就开始有了迁都的想法。”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朱棣倒是非常干净利落的侃侃而谈。
这次面对三道考验,朱棣和道衍虽然说都准备的很充分,但是相对而言,第三道考验是准备最久,也是商议争论时间最长的一道考验。
用道衍的话来说,这三道考验,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第一道考验,就是用过往的案例,来检验一下朱棣是否有资格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
第二道考验,则是考验朱棣是否有朱元璋一般的帝王之心。
第三道考验,则是朱棣如果成为了皇帝之后,会怎么治理国家。
很明显,对于朱元璋来说,不管是胡惟庸案,还是削藩,他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在乎。
因为这两道考验,他完全可以靠着自己的强制手段来镇压,但只有迁都一事,一直都是困扰他的大问题。
迁都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广,而且劳民伤财。
一旦定都选址真的不好的话,或许大明真的就可能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所以道衍在思考迁都问题上,可谓是下了苦功夫。
朱棣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而又干脆的回应朱元璋,底气正是来源于此。
在一旁认真听着的朱景,在听到朱棣没有丝毫犹豫,回应迁都是必行之事,也是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
朱景的脑海中,则是再次浮现出了,当初看到的史事资料里面,关于朱元璋迁都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