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凤阳不可定都,乃天意!(1 / 2)
由于刘伯温代表的是朝廷的江浙文人集团势力,而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所代表的就是朱元璋老家的淮西勋贵,两人算是政治对手。
朱元璋面对刘伯温的反对,不好明确表态,李善长却因为政治对手的缘故,强烈支持朱元璋。
说实话,这种朝廷互相牵制的局面自古都有。
虽然大明王朝刚建立,但并不影响李善长和刘伯温两大文人集团明争暗斗。
只是虽然有了李善长等淮西勋贵文人集团的支持,朱元璋也并没有一意孤行,而是安抚了刘伯温。
更是带着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亲赴开封府。
因为刘伯温的建议就是可以定都在开封,这里是华夏的中心,更是当年大宋王朝的首都。
但是实地考察之后,李善长等人却提议说,开封府无险可守,加上经常有黄河水患问题。
还有最为关键的就是,由于常年的战乱,开封府已经残破,建造困难,费时费工,根本就不适合做大明国都。
面对李善长的提议,刘伯温虽然极力反对,但最后朱元璋还是放弃了建都开封的打算,而是转头就投入到了凤阳建都的计划。
毕竟对于朱元璋而言,圣心思帝乡,欲久居凤阳。
只不过相较于开封府的破败,凤阳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所以兴建中都凤阳就是以一个规模宏大的巨大工程。
朱元璋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行宫部专门管建都之事,更是亲派李善长,汤和负责。
洪武六年,中都皇城建成,只不过在皇城之外,还有宫城和京城等等,中都的营建可以说的是进度相当缓慢。
虽然朱元璋三番五次的下圣旨督促营建速度,甚至还亲自到中都巡视修建情况。
但是进度虽然有所提升,却依然缓慢。
到了洪武八年的时候,朱元璋再次视察中都凤阳之后,却忽然下令,停止修建工程。
因为这里发生了‘厌镇法’事件,给这位洪武大帝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从而迫使他不得不停止工程。
这个厌镇法事件,说白了,在后世看来多少有点封建迷信的味道。
但是在大明朝的大环境下下面,朱元璋等人还是非常相信鬼神之说。
厌镇法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朱景也是专门查询了很多明朝历史典籍,才一点点的理出头绪出来。
话说洪武八年,朱元璋到了凤阳视察皇宫的时候,亲自去查看了建成的皇宫。
在皇宫之中,他缓步踏上御阶,坐在宝座上环视金碧辉煌的奉天殿,他非常满意。
只不过这个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奉天殿的房梁之上,放佛有两个人手持刀剑激烈打斗,叮当铿锵之声锐利清晰,不绝于耳。
朱元璋瞬间大惊失色,皇帝亲自出巡,驾临之处肯定戒备森严,怎么会有人在奉天殿上打架厮杀?
他赶紧派出锦衣卫去查看,结果就是整个皇宫严密搜索了一大圈,发现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并没有任何异样,不光是没有传说当中的刺客,更是没有打斗的声音。
关键是李善长,刘伯温等跟随朱元璋一起巡查的众多官员却没有听到。
朱元璋非常愤怒,他反复测试,每次他只要坐在龙椅之上,打斗的声音就会再次的清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