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黄子澄想当场给朱景跪下磕一个!(2 / 2)
朱元璋完全就没有多想,他就是单纯的认为,朱景接下来要说的话,很重要,必须得找一个大明朝学问最好的人,过来记录,才配得上朱景的国师身份。
如果不是宋濂和解缙都不在,这个事情根本就轮不到黄子澄的头上。
但是黄子澄却不知道这些,他只是觉得自己现在就被朱元璋赤果果的羞辱。
只不过内心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但黄子澄面对朱元璋的命令,还是乖乖领了圣旨。
“臣,黄子澄,接旨!”
本以为可能就是记录一下这个所谓的“少年国师”临时创作出来的诗篇。
结果当黄子澄落笔之后,瞬间脸色大变。
这根本不是诗篇,这个年轻人好像在谈论大明朝迁都一事。
这可是关乎到大明国气运的国策啊。
本来还有些气呼呼,自己被羞辱到的黄子澄,瞬间起了敬畏之心。
原来皇上并没有故意在羞辱他,反倒是很认真的在让他做事情啊。
黄子澄想到此,差点就要哭出来,再次感谢朱元璋。
朱元璋压根不知道,让一个黄子澄过来记录一下,就会让这位大院士,有这么多的内心戏。
此刻朱景已经针对西安府为什么不能成为大明朝的国都,展开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呢,我相信大明朝应该也有司天监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
“嗯,的确有,司天监,主要就是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让老百姓种地的时候,能够提前预警,尽可能的让大明朝每年都能风调雨顺。”
朱景则是继续笑道:
“那就妥了,看的出来,老爷子,你对于民生是真的相当关心啊。”
“首先我想说的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西安府的气候就已经开始发生了质的改变。”
“不知道司天监还有没有记录,唐朝中后期,观众的确的气候开始整体变冷,但是在此之前,西安府的温度适宜,环境优美,非常适合人居住。”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西安府周围甚至温度和环境舒适到,还有大熊猫在这里生活。”
“只不过到了中后期,随着气候的变化,西安府地区的降水量整体开始减少,气温整体降低。”
“原本西安府周围茂密的竹林越来越少,熊猫也就开始在西安府附近逐渐消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所以,从气候变化上,这是不能定都西安府的第一个原因!”
朱景说道这里稍微顿了顿。
“老爷子,燕王,不知道我讲的气候的变化,你们能否听得懂?”
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则是嘴巴微涨,颇为震惊的盯着朱景。
本以为国师会像刚才前两道考验一样,直接从兵法或者谋略上讲解,结果没想到竟然会细化到气候。
虽然听起来很天方夜谭,但是气候对于老百姓影响真的太大,可以说是关乎民生的第一要素。
国师就是国师,观察事务的角度都能够如此清奇。
能够从气候这个角度来分析西安府,不能作为大明国都,实在是太让人震撼。
事实上,不光是朱元璋和朱棣,被朱景的第一个原因震惊到,就连记录的黄子澄,也是内心狂震惊。
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不是不学无术的登徒子,而是有着异于常人的才华啊。
从气候角度出发,来判定西安府不适合作为大明国都,这真的是关心大明最底层的老百姓啊。
君子啊!
圣人啊!
自古,只有君子和圣人才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啊。
如果不是朱元璋和朱棣都还在,黄子澄现在就很想当场给朱景磕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