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黄子澄想当场给朱景跪下磕一个!(1 / 2)
“给咱传翰林院的解缙。”
朱元璋很开心的呼喊道。
结果云奇非常尴尬的笑了笑回应道:
“皇上,解缙院士在洪武二十四年罢官,归乡进学了。”
朱元璋一时之间有些愣住,没想到这个有骨气的年轻人,自己罢官了。
“那现在翰林院最高学问的是谁,把他给咱叫过来,让他帮咱记录一下国师接下来所说的话!”
最后云奇带来了黄子澄。
当黄子澄跪下来叩拜朱元璋的时候,他也是跟朱允炆一样,有些愣住。
很明显他也是一时半会没有反应过来,皇上身边竟然还能坐人,而且还是如此年轻的年轻人。
虽然黄子澄非常疑惑,但还是恭恭敬敬的跪拜下来。
“臣黄子澄,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黄子澄,叩见燕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元璋自己看到黄子澄的时候,也是瞬间有些傻眼。
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朱景就跟他说过,自己的好圣孙之所以会在靖难之役当中溃败,这个黄子澄可谓功劳不小。
没想到这家伙现在竟然是自己所在时期,翰林院读书最好的一位。
真的是造化弄人。
朱元璋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朱景则是饶有兴致的打量了一下这个黄子澄。
相貌端庄,慎行雅正,天生有着读书人的一种傲气。
这个黄子澄倒是挺符合历史对于他的记载和评价。
只是不知道现在朱元璋看到这位,到底该以怎样的心境来面对这些。
“老爷子,只是记录而已,没有关系。”
看着微微有些发愣,迟迟没有回应黄子澄的朱元璋,朱景很贴心的提醒道。
看来老爷子对于这位大院士,还是非常不满的。
朱元璋也是呀然一笑,幽幽说道:
“先生,您说得对。”
“平身!”
“黄子澄,咱叫你过来,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是等下国师说什么你就给咱记录下来就成了!”
国师?
记录?
黄子澄感觉自己的三观被完全冲击。
洪武一朝,何来的国师啊?
皇上不是亲自废黜的宰相制度吗?
现在不都是六部尚书最大吗?
这个少年人到底是谁?
怎么就会成为了大明的国师呢?
还有自己堂堂一介翰林院院士,不是过来给皇上写文章,撰写圣旨和檄文的吗?
怎么现在过来就是做一个记录员的事情?
这对于黄子澄来说,多少有点羞辱人的意思。
实际上,文人之间多少都有点傲骨在。
黄子澄听到朱元璋让他单纯做记录员,表情就变得非常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