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微服私访(下)(1 / 2)
大自鸣钟,特地做了一个玻璃外壳,里面铜制齿轮组旋转一目了然。现在这台钟表的误差每天大概一分多钟,离航海钟差远了。在大海中航行,钟表是用来测量纬度的,如果误差太大,船只偏离航线就会出大问题。1707年,一支英国舰队因误算经度而在大雾中触礁沉没,导致了2000人增生丧生的大惨剧。这一悲剧震动全国。此事之后,英国国会悬赏镑,宣布谁能发明一种能够测量经度的仪器,平均时间误差在每日3秒以下,便可获得该项奖金。当时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英国,相对于当时来说,这是一笔巨款。
1735年,一位木匠的儿子约翰·哈里森,制造出了他的一号天文钟。1761年,哈里森的第四号天文钟问世,它被装在英国皇家军舰“德普福”号上。该舰在开往牙买加的航程中作了试验,6星期后抵达牙买加时,只慢了5秒钟。过了几个月后该舰回航英国,全部误差只有1分54秒半钟,远超过规定的标准。
元珍介绍,自鸣钟出来之后,唐志准备在唐家镇码头建一座钟楼,样式就是英国的大本钟,上面还可以建一座灯塔。以后上下班都可以用钟表校时,这也算是迈入精确时代的标志,也是唐家镇进入近代工业社会的标志。
听到这个消息,李治嘴角抽了抽,奶奶的,太不像话了,我这皇宫还没钟楼呢,你们倒是先用上了。武咪咪看李治的模样,知道他心里不爽,问道,“皇宫能不能装一个?”
“阿弟说钟楼建在皇宫里可不太好。”元珍解释道,“这个钟楼是尖尖的,在风水学上叫做尖角煞,对人不好,还有散射功能,把聚起的风水给散发出去。这个英格兰的风格,他们那里没有这个讲究。”
李治点点头,算是认可。
西方建座很多喜欢建尖锐的屋顶,特别是教堂,他们的意思是想离上帝更近。震旦风水讲究藏风聚气,尖塔把聚起来的气都散了,对运气肯定有影响,有些城市里的发射塔也是有这个问题。
李治被展厅最里面的几架机器吸引住了,这是一台袖珍蒸汽机,用玻璃制造,李治来之后,元珍示意工作人员点起酒精灯,大玻璃灌的水很快烧开,蒸汽气缸作往复运动,带动空气锤,抽水泵,碎石机,石碓、石磨等等,蒸汽机的原理一目了然,真是太精巧了!
这是唐志特地放在这里的,这御林军开销太大,这蒸汽机来钱快,一台蒸汽机就是5000贯,还不包括其他辅助设备,一台抽水泵可以解决大片农田灌溉的问题,更不用说碎石机,洗矿机,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有远见的都会买一套回去。现在主要的瓶颈是钢材不够,太原钢铁厂的转炉炼钢还没有试制成功。
除了玻璃蒸汽机,这里还摆了一辆蒸汽机车模型,几节车厢,曲折的轨道,精巧的小站,还有几个人偶举着信号灯和信号器,一些旅客拉着行李箱等待上车。工作人员将酒精灯点燃,给水罐加上开水,不久机车凸出蒸汽,开始沿着轨道飞快奔驰起来。
“太好玩了!”武咪咪不禁叫起来,“元珍,能不能给我也做一个?”
李治道:“这不是玩具,这是公司的展品模型,哪能拿回家去玩?”
元珍笑道:“还别说,很多人看了都想买一个,现在玩具厂也开始接这方面的业务,婶娘要喜欢,到时候来拿就是。大概年前能做好。”
“那就多谢元珍了。”上次唐九郎的威廉农庄可是让宫里的人流连忘返,这个自我驱动,更厉害,
“如果能修一条铁路到安西就好了,如果边境出了问题,可以迅速调集人马和粮草,几天就能到。”武咪咪道。为什么隋朝要修大运河?主要也是因为对南方掌控的需要。
走出展厅,大家往工业区走去,现在兴业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转到华阴,这里基本上都是工人和附近农户的子女。工业区分为生产区和工业区,一栋栋砖瓦房的宿舍有三层,每栋楼还配有厨房。现在厂里做了很多宿舍楼,镇里还做了很多住房出售,想在这里安家的可以买一套,银行提供按揭,还有联排别墅,这是给工厂领导和高级技术工人的。
元珍给李治介绍唐家镇政府的组织结构,功能,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着重介绍了工厂的生产管理。现在唐家镇成立武装部,建立民兵组织,还有居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工会、政治部、青年团……反正各种组织太多,把群众都组织起来,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难题都首先找组织。现在还在制定商业法,劳动法等一些法律,规范工商业的发展。
李治和武咪咪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一些问题,元珍都能回答,看样子她在唐家镇花了不少心力。听说这里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而且规定工人的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超出的时候要付加班费,武咪咪特别困惑,“在农村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为什么规定8小时工作制呢?”
元珍解释道:“在工厂干活和干农活不是一回事,工厂的劳动强度太大,8个小时之后就很疲劳了,再干下去容易出事。这里每7天休息一天,也是为了让大家能恢复过来。”
原来是这样,武咪咪问,“建这么多宿舍和房子,这样厂里花了不少钱啊?”
“是啊。”元珍道,“阿弟说安居乐业,搞工业不是一天两天,工人在厂里上班也不是一天两天,安居才能乐业,如果生产生活条件太差,大家在这里待得不舒服,时间久了就会闹事。所以我们要把这事情做在前面,把规矩先定下来。”
工业区后面就是农田,搭着一排排的竹架子,现在周围的农户都种菜、养猪、养鸭等等供应企业,基本上不种粮食了,因为现在是冬天,有些农户重了一些冬小麦。双季稻只能在淮河以南种两季,淮河以北就是一季早稻,一季冬小麦。
李治看见稻田旁边一堆堆的小土包,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元珍介绍道:“这是我们的堆肥,猪粪、牛粪、人粪还有麦秆都堆在这里沤肥,开春以后撒在庄稼地里,这样土壤才肥沃。还有轮种,今年种小麦,明年就要种大豆,里面的讲究很多,想在农业部成立农科所专门研究这个。
现在明年这里试种水稻,水稻的产量高,就是耗水,要修水渠,耗肥料,施肥要施足,要不田地的肥力不够。周围几千顷的土地全部改造成水田,依靠小溪河的水不够,所以我们计划建高架水渠,从渭河抽水,通过高架水渠灌溉,基本上能解决问题,前面这么多人都是建水渠的。”
李治好奇地走过去,唐志也说过拂菻的引水渠,这个水渠当然不能跟罗马的引水渠相提并论,只是用砖砌一个柱子,上面吊装钢筋水泥做成的水槽,渭河边挖了一口大井,蒸汽机带动抽水机将水抽上来,整个工程花费不少于2万贯钱。
“这个钱从哪里出?”李治问道。
“镇里补贴1万,其他钱都是收益的农户集资,平日的维护也是镇里负责。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种田,都想到工厂上班,所以这里雇佣了很多外地的农民干活,大多数是黄土高原上下来的,很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