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归何处(1 / 2)
大家见唐志这样说,都垂头丧气,“我们自己表演根本就没法看,那些新兵见我们要演奏了,扭头就走,太瞧不起人了。”“就是!这些子弟世家琴棋书画什么都玩得转,他们自己建了一个琴社、书社、棋社、画社,私下里高谈阔论,打心底里瞧不起我们。师父,要不是你那本《国富论》,还有上次得月楼舌战群儒,他们还不一定把你放在眼里呢。”
“他们脑袋还很灵活,各种战术动作都做得很标准,咱们想找茬还抓不到把柄。”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世家和寒门的隔阂太大,世家弟子的傲娇是骨子里的,唐志也是无法消除,只好慢慢来。将来拉练的时候强调团队精神,慢慢把这个风气扭转过来,现在部队训练也是强调团体精神,都是强调集体的作用。
“这样吧,我跟文工团的商量一下,到唐家镇专门给兴业公司的工人做一次慰问演出,到时候你们一起观看。你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维护会场秩序。”
“政委英明!”
却说慧立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一个僧人竟然败给一个白衣,真是无地自容。慧立苦思冥想,像得了失心疯一般在长安街游荡,嘴上念念有词,天黑之后,被宵禁的金吾卫抓住送回寺院。此时玄奘法师正在和几个弟子一起讨论法会的事情,慧立一直没有回来,没想到竟然被金吾卫带回来了。
慧立还沉浸在和唐志的对话中,见到师父大喜,把见唐志的过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请师父点化。
玄奘的弟子们也都很好奇,玄奘法师从天竺归来,把陈那论师的因明学也带回来了,几个弟子的因明学都学得不错,跟人辩论的时候往往能切中要害发难,少有认输的时候。特别是大唐推崇道教,佛家被皇家压制,所以佛道之间的辩论尤为显得重要。慧立是佛家的主辩手,多次辩论都有出彩表现,怎么会被一个嘴上没毛的白衣难住?
慧立问道:“师父,我哪里说错了?”
玄奘见他还不悟,反问道,“你问唐九郎,何为佛?他回答山河大地,你认为对还是不对?”
慧立答曰:“我也不清楚,好像对也好像不对。”
“执着于文字相,这就是因为你没有达到法理究竟之地的原因啊。你以为佛经就是佛法吗?佛经就如那个指着月亮的手指,手指并不是月亮本身,佛经也不是佛性。心经说空即是色,唐九郎说佛即是山河大地,这不是和心经契合吗?他问你何为色,你可以回答佛即是色。听我一偈:
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
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慧立若有所悟,再问,“师父,如何是因中涅盘?”
“你说不生不死是涅盘,生死就不是涅盘吗?经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盘犹如昨梦!”
师父的话犹如一道黑暗中的电光,打破了慧立的迷惘,他一瞬间犹如脱下万年枷锁,说不出的轻松自在,心底也升起妙不可言的喜悦。他突然跪倒在玄奘面前,抱着师父的腿嚎啕大哭。自己修炼这么多年,吃了这么多苦,原来都是骑驴找驴,白费功夫,走了这么多冤枉路,这颗摩尼宝珠我从来没有遗失啊。
玄奘法师见他终于悟了,非常高兴,用手摸摸他的头,“既然悟了,作一偈来听。”
慧立搽干净眼泪,作偈曰:
“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
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玄奘法师赞曰:“如是,如是,明白了就好,自己去闭关,好好巩固一下,不要再迷失了,法会之前出来就行。”
慧立合掌,顶礼而退。
慧立竟然悟了,这是玄奘也没想到的。唐九郎有《楞严经》,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还是要想办法让他背诵出来,看样子他肚子里还有不少货。这次的千手观音舞蹈让佛家的名声大振,隐隐有盖过道教之势,要知道那些公主和官员要出家都是入道门,百姓也对道家信心更足。
文工团的《丝绸之路》在慈恩寺上演,没有要一个铜板,而且唐志准备捐一套印刷设备和铅字,翻译的佛经可以很快刊印出来,这可是了不起的功德。
玄奘法师转向弟子们,“古镜未磨时如何?你们试答一句。”
弟子们面面相觑,神泰上前答曰,“灞桥杨柳年年恨。”
“磨后如何?”
“长安芙蓉日日新。”
玄奘笑曰:“答得不错,只是未得究竟,还有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