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图谋深远袁本初(1 / 2)
河内郡,河阳津渡口,袁绍屯兵所在。
河阳津河对岸就是孟津,此刻董卓亲提精锐两万余人,驻屯孟津大营,做着强攻河阳津的战斗准备。
因战争蔓延到辖区,河内郡尉徐荣与河内骑士营校尉宋宪驻军在河阳津东五六十里处的温县,观望战争进展。
袁绍的战线拉的很长,他及王匡屯军河阳津,与南岸董卓的孟津大营相对峙。同时,袁绍积极巩固这处根据地,遣许攸游说河阳县豪强、大户,这些豪强响应号召驱逐河内派遣的县令,及周围各县一同为袁绍提供养军钱粮。
而在上游,河东郡大阳县则是刘备屯军地,与驻屯陕县的牛辅隔河相望。
袁绍强行进驻河阳津渡口,并篡夺河内郡西部河阳、轵县几个县的控制权,令刘备十分的不满。
然而终究是联军一员,刘备也不能指责袁绍过度刺激河北方面,更不能指责袁绍引来了董卓主力围剿。
要知道,在李傕从河内出逃以后,董卓的军队想要进攻河东可就有了诸多不便。
毕竟是渡河战役,董卓在北岸没有立足点,这是刘备防守时最大的优势所在。
因为适合董卓大队人马进攻河东运输的渡口,要么如风陵渡就是在上游太远,无法有效配合作战;然后是下游河内郡有两个大渡口,随着李傕从河内出逃后,董卓这边不方便强行通过。
就李傕从河内出逃一事,让董卓在进攻河东刘备时增大了难度,刘备可以轻易的屯兵大阳牵制陕县牛辅的军队,以两万白波军改编来的杂兵为正面战场提供了很大的优势,结果正面战场还是被董卓打崩,险些让董卓乘胜追击一鼓全灭。
而现在袁绍说是要转进河东战场,却半路进驻河内郡的河阳津渡口,固然能如一口剑悬在董卓头顶令他寝食难安。可正因如此,也会让董卓不顾一切的发动进攻,哪怕进犯河内,打破与河北的军事默契。
“袁本初所部尽皆集结于河阳津,提防董卓主力自孟津强渡。然而,备却担忧董卓另遣精锐自上游小平津、平阴一带渡河。届时董卓精锐自侧面突然杀出,袁本初侧翼无防,又无后援,全军集结于河阳津,将要全军尽没之险!”
大阳县,渡口军营中,刘备召集将校磋商战机,胡才、韩暹、李乐都在前列,他们对刘备的能力、品格都是认同的。但还达不到推崇、追随的地步,此次彼此只是合作,河东白波军借加入联军讨董来洗白获得官方身份,同时也想依赖联军抵御卫仲道的进攻。
河东卫氏几乎被白波军斩尽杀绝,还在孝期的卫仲道戴孝从戎,此时担任虎步营护军,即原虎步营军司马。
护军这个官职名称可以理解为维护军队正常运转,是对秦汉以来军司马一职的替代。
平黄巾时,皇甫嵩左路军、朱儁右路军为了区分主将军司马,与校尉部军司马等各种司马,就特别命名官职。如朱儁右路军军司马孙坚的官职是佐军司马,皇甫嵩左路军军司马傅燮的官职是护军司马。
佐军、护军司马的特别任命,就是为了跟寻常的校尉部军司马、别部司马、偏军司马之类的职务进行区别。
河北军队各方面编制都在重新制度化,不同于关东联军内部各种相互表奏的将军、骑都尉,魏越的河北军内部将军地位是很崇高的。就连董卓军队内部,虽然校尉一级有些泛滥,但将军数量有着严格管控,多以临时性质的都督、中郎将来行使将军的权力。
董卓、魏越都出自边军、禁军,彼此对将军位格看的很重。
驻屯平阳的虎步营是一支血腥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部队,这支部队给河东白波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作为魏越、董卓之间缓冲而延续河东白波军,在夹缝里生存,当魏越、董卓方面爆发战争后,也就是河东白波军覆灭之时。就形势看来,他们应该会被长驱直入的平阳驻军所灭,会灭在卫仲道手中。
而卫仲道,绝不会轻易放过白波军中高层,哪怕投降也不成。
与刘备合作,承认刘备这个关东联军委派、表奏的河东太守,就成了河东白波军洗白身份的一条捷径。
跟刘备一样,胡才、韩暹一众白波军出身的将校并不喜欢袁绍,他们只是想洗白身份而已,并没有跟董卓战斗到底的必要。
对于增援袁绍,他们更是缺乏动力和兴趣,可也怕董卓攻拔袁绍后,派兵从河内方向进攻他们。
讨论再三后,刘备去信提醒袁绍防备董卓从小平津、阴平两处迂回渡河。
至于对袁绍的援军,很抱歉,胡才、韩暹等人不愿出兵增援,刘备想增援袁绍也挤不出兵力来!
别说他没钱,他就是有钱粮,在现在的河东也招募不到多少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