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阴谋(四)(2 / 2)
知情、参与造反,或许还有成功的希望,有保住命的可能性;若转身告密,一定会死,绝无幸免。
这就是现在的局势,政局矛盾空前的大,大的已经到了可以不顾原则,你死我活的地步。
送走王凌,魏越心中对心腹谋士越发的渴望了。
他现在可以断定,陈逸是推出来的代表人物,现在陈逸因长时间生活在平原国,对平原王较为熟悉,一门心思的想要拿皇帝的继承问题做文章。等陈逸发现平原王号召力不如想象中高的时候,或许会转头换一个人,换成皇帝的弟弟合肥侯。
或许冀州刺史王芬现在还一门心思想着冀州的政务,还未参与到这件事情中,隐居在家的曹操、许攸或许同样不知情。
但问题的关键是,陈逸还没去找黄琬,可黄琬已经知道了陈逸这伙人的谋算。这就很危险了,黄琬有充足的人脉侦探到阴谋的气息,而自己却没有相关的人脉,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知情报。
充足的人脉,能让自己提前探知到消息,进而有时间做出利于自己的投资,或规避风险;人脉需要时间积累,自己最缺的就是时间,继承黄琬的人脉……几乎没有时间沉淀,所以人脉方面的极大劣势无法弥补。
无法通过人脉提前获知变动,那么唯一能弥补这个短处的方法就是——足够老练的智囊团队。在其他人面对变局思考、犹豫之际,自己却能迅速做出利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相对于其他人的长处。虽比不上黄琬、袁隗、何进这个层次,但也比寻常人好的太多。
今后的政变不仅仅是拥立新帝这么简单,而是复杂、紧锣密鼓爆发的连续政变,直到掀翻了桌子。
如此高烈度的政变中,太多的人握着绝对好牌,却一着不慎阴沟翻船?
自己并没有多少好牌、大牌,连阴沟翻船的资格都无,稍稍一场躲避不及的风浪,就能让自己船毁人亡。一个反应迅速、嗅觉灵敏的谋士充当舵手,能极大的规避风险,没道理,也不能再拖延了。
魏越思前想后,通过不断的排除,将这个时期合适的谋士人物列出来……请不来,也要绑架绑回来。自己用不成,也不能留给其他人用!
贾诩??
对于这个人,魏越眼馋很久了,可是很遗憾。贾诩是武威豪强出身,正统的孝廉,同时很受凉州名士阎忠的看重。这是一个自己拥有上升渠道的人,对魏越手中的渠道依附性并不强。
贾诩举孝廉为郎官,辞官返乡静养几年后,又被太尉征辟,现在是太尉府的掾属,堪称前程光明。聪明如贾诩这样的人,生活安稳又前程平坦,怎可能轻易跟着自己混?
对于将来的形势,明眼人都知道会有大变革,如今暗流汹涌,各路豪杰都想做时局变革的领军人物……相对比各处,魏越的本钱实在是太,他明面上的实力,甚至还比不上张纯。
尽管潜力很大,可潜力终究是潜力,没有成长起来就夭折的才,比比皆是,不多魏越一个。
贾诩不可能因为一个不着边际的潜力,就死心塌地的跟魏越混。
可除了贾诩外,这个时期还有没有适合魏越的谋士?
有,有一个现成的,可魏越不敢用:黄承彦。
三国初期的有名谋臣,不是大族出身,就是一方名士,又或者身居高位,根本不是魏越三言两语能忽悠的。
谋士的问题,自王凌走后,魏越一直在思索,直到深夜。
杜氏走近书房,见魏越提笔发怔、沉思,再探头一看,桌案上纸面没有文字,只有一组组魏越才理解的拼音首字母,杜氏也看不出个什么来。
她直身跪坐在魏越身侧,抬手示意婢女将凉了的饭菜端出去加热,轻声询问:“夫君何忧,沉思至此?”
“我忧身家性命,恐为人所图。”
魏越放下已经干了的笔,卷起写满拼音的纸张揉成一团,随手抛到火盆中,才侧脸看杜氏,语气严肃:“我欲辞官,外出求学。此事,卿如何看?”
杜氏神色茫然,好端端的怎么要辞官?
整个平叛大军中,魏越的前程是最光辉、最无坎坷的,上有张温、黄琬护航,还有张举、张纯、鲍鸿等一众朋友,留在军中时时刻刻都有好处,没道理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