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桃花源(2 / 2)
这时,他们几人已将退兵一事全部安排妥当,屈胜又顺势问我:“不知此时你将如何安排这事,如有需要我们将竭尽所能!
我见身旁部落副将尹操年轻机敏,于是道:“明日上午我就即刻启程襄阳,如有一人随我自当最好!
尹操眼神敏锐,见我望他,于是毫不犹豫站了出来:“如若不嫌,你看我能否随你同去,一路上有何吩咐,决不推辞!”
屈师父见状大喜,毕竟我们之间如此关系,能有另一部落中的尹操随我同去那是最好。
一切安排妥当,只等明日带尹操一同出发襄阳。
深夜,屈师父与我在帐内谈着。
我能看出他心里喜忧参半,于是告诉他:凡事天定,但事前需尽人事。如若天意如此不合人意,至少此次已保楚人部落无忧。”
他听我此言,再次又问:“你真能算出此次张武、陈孙二人必败吗?
“这二人必败无疑,你自可安心。只是我刚才出的计谋如要完成需多费一些功夫。
他听着却未言语,沉思了半晌才说:“或许天下大势,我们把它想得简单了一些。
听他一说,我心想即算是楚人部落最终能够在荆州占据一席之地,可数十百年后又将天下大乱,改朝换代,无数生灵又将变为白骨。
只此一去,楚人部落将落入永久纷争战乱之中。况且那荆州实乃龙潭虎穴之地,如若把持不好,终将易手,城头变换大王旗只是早晚。
同时,我更加担心能否在这里苦苦坚持到明年底赤壁大战结束。
离去,将会是在一个毫无预兆之下,不会有任何的提示。
屈师父带伤来此出征,想他当初救我性命,此恩能报也算无憾。
我望着屈师父仔细看了一会,倒把他给看得有些糊涂。
此时,我心里想的却另有一事一人。
那就是东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所作的那篇《桃花源记》。
我来时就起了很大的疑心。
就在这武陵山中,屈师父部落居住的山谷内就如同当年陶渊明笔下记录的竟是一模一样。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我心里不禁暗想,那片山谷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还有池沼、桑竹来做成平时所用的粗纸。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山坡上往来耕作,男女衣着如同山外之人,人人生活怡然自乐。
这不正是180年后陶渊明在书中所写的武陵山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