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我来给它开个光(1 / 2)
画符,被清微派归类为营生中,周易多少是有些不服的。
山医命相卜,除了山是指入山修道,其他哪一样不能做营生呢?
画符这种操作,明显超凡了,还怎么低调,怎么清修?
结果他在梦界清微山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特殊的石头。
由于境界不够,山下镇总是显得遥不可及,他每日在梦界,主要就是打阴魔。
说白了就是打磨心性、从去杂念开始。
阴魔就是杂念所化,将之打杀掉,就等于是回收了杂念所结合的那部分魂力。
可这个工作随着他越来月熟稔,实力也不断的提高,难度变得越来越低。
结果就是,原本要花费几个小时,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
想要再加加班,魂力不允许了。
战斗是需要魂力的,而他的魂力是有上限的。
他已经在尝试尽可能的少消耗魂力作战。
譬如,他近来都不怎么爆气(提灵斩)了,更别说开灵打厮杀。
然后他就发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意思就是,一旦超过这个限度,不但低效率、耗时间,自己累个贼死,还节省不了多少。
因此,一味的节约不划算。
而且,他得留下些魂力,用于演武。
他的技能熟练度,已经达到了瓶颈。
炉火纯青就是现在的天花板,再想往上,别说是捷径,能找到攀爬的路就不错了。
而他综合总结,认为,想要再上,得满足两条。
其一,念控入微。
这就仿佛人类的科技体系。
最先有了度量衡,有了标准,这是一个档次。
将造物的精准度,普遍提升到厘米的误差内,这又是一个档次。
然后是微米,车工在车很多设备的内径时,会用道游标卡尺,精确到‘丝’。
再然后是纳米,纳米这个概念成了很多商品的噱头,纺织品达到这个级别多么保暖吧啦吧啦。
他的修行也是这样。
人的身体是一台非常复杂的设备,原本是自动运转的。
人的意识就像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般,只管应用,不管背后的运转原理,后台程序。
然后他通过修道可以调节成手动了。
但目前还很粗浅,也就管管器官运转,体系运作什么的。
腺素的分泌,比如肾上腺素、胰岛素、多巴胺等等,精确分泌,他就无法控制。更别说细胞组织。
无法控制,是因为没有适合的工具。
这就涉及到了‘念控入微’,以及更具体的炼念成丝。
想要成丝而不断,得足够韧,足够纯。
可以借鉴碳管,石墨烯……
这就靠《归元诀》的修行了。
当然,也需要他积极的杀阴魔、去杂念,这不是一日之功。
其二,厚积薄发。
之前能迅速成就炉火纯青的境界,是因为自身的底蕴,乃至外界的相关信息,起到了示范作用。
更直白些说,你隐约知晓‘炉火纯青’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有人做到了,你看到了,至不济想到了。
这就好比一座山,云雾遮盖,但山终究在那里,你的目标就是爬这座山。
寻常人都是一步步走过去,你想了办法,能跳,甚至能用缆车上去。你靠技术走了捷径。
可接下来的,却是想都想不出来的。
就仿佛你到了山巅,还想更上,那就是登天了。
登天怎么个登法,你不知道,别人也许有知道的,但那是只适合别人的办法,也不会告诉你。
你没有榜样可学,没有惯例可依,你成了开路者。
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只能是尝试,做个鸟翅膀,造个滑翔翼,穿个飞鼠服……
这就叫厚积,等确凿的找到了适合你的办法,叫薄发。
周易认为,他的薄发,应该是跟‘炼念成丝’一起到来的。
想要制成又轻又薄,还能密不透风兜住风的材料,起码也得上‘丝绸’,有丝才能成绸。
他估计,只有道了念如丝阶段,他才能感受到一些现在无法感受的细节,从而进一步改进提升。
这就好比显微镜观察,倍数决定你能看到什么,以及看的是否清晰。
现在,是再次的积攒底蕴的时候。
人家不是说了么,运气等于准备遇到了机会。
他这就是在准备,以便到时候能牢牢的抓住机会。
扯远了。
由于缺少了冒险元素,在梦界每天就是杀杀怪、演演武,过的相对枯燥,因而显得有些不值一提。
这就好像每天就是朝九晚五打卡上班,波澜不兴,没啥值得一题的故事。
剩下点闲暇,周易选择逛清微山。
魂力不够折腾了,但走走逛逛,还是允许的。
他之前一再尝到过‘拾遗’的甜头,自然希望能再有斩获。
然后就真还有。
不经意的一瞥。
咦?那块石头,怎么有一点点发红呢?红的不太自然,不像是天然的。
他就走过去捡了起来,然后发现是一块残破的石头印章。
碎裂了三分之一,不能用了,就被丢掉了。大概吧。
他对这清微山上的所有人工造物都有兴趣,于是就研究。
包括在显示中,用橡皮泥仿制,然后在纸上盖章。
最后,他确认,这是一种他尚未掌握的符印。
虽然由于缺失的较多,以他在符箓方面的造诣,根本无法补完,只能看个眼馋,但这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我去!敢情这画符,也能玩印刷糊弄人啊!”
他之前不服画符是营生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这玩意非常消耗灵力,以及魂力。
他甚至已经考虑了技能熟练后,以及以合规格的朱砂黄表纸符笔为载体和法器,所带来的灵力和魂力的节约,但仍感觉算不过账。
自用倒还好说,可售卖,这玩意得卖多少钱才合适?一般人家能消费的起?
更关键的是,谁都有弱小的时候。
初出茅庐的小道士,一天能不能成功画两张符?
难道那个时候就开始流行啃老了?先跟个师父混个十年八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这道修的是不是磕碜了点?
当然,要是参考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高等院校学习,十年八年倒也合情合理。
可他总觉得,即便是那些大小进道观的,一开始也是以启蒙教育为主。识文断句,提高素养。
大不了像现代半军事管理的那些学校般,加点专业料,早早的培养习惯。
从这个角度看,他属于文化素养底子打的极为扎实的,就仿佛是秀才修道。
这种情况下,还得十年八年才能自给自足,这就不是节奏慢的问题了,而是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