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持续的闹剧(2 / 2)
这般严惩本意钳制舆论,但实际是适得其反,刑科给事中王如坚紧跟着上疏,措词比朱维京更加严厉,批评万历帝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十四年正月说元子幼小,册立事等二三年举行;十八年正月说朕无嫡子,长幼自有定序;十九年八月说册立之事改于二十一年举行。虽然一再延期,但未曾停罢册立。不料到了今年,忽传并封为王,以待嫡嗣……臣始而疑,继而骇,陛下言犹在耳,难道忘了不成!由此可见,陛下前此灼然之命,尚不自坚,今日群臣将何所取信!陛下欲等待皇后所生嫡子,其意非真。最后王如坚点到了要害:宫闱之内,衽席之间,左右近习之辈,承意伺旨之徒,见形生疑,未必不以他意窥陛下。
看完这一奏疏,万历帝愤怒至极,降旨道:“王如坚这厮,逞臆图报,巧词疑君,惑乱祖法,好生可恶,正是奸臣。本当依训处斩,姑从轻,着革了职,发极边,永远充军。”
礼部接到皇上关于择日具仪并封三王的谕旨,既不敢违抗,又不便遵行,便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册立太子与封王同时举行。可这一折衷方案,万历帝根本不予考虑,其反驳道:“祖训有立嫡之条,庶子虽长,不许僭窃而立。”
廷臣们对此宗社大计,丝毫不肯让步,甘冒风险,纷纷挺身上言,反对三王并封。礼部仪制司主事张纳陛、顾允成,工部都水司主事岳元声,光禄寺少卿涂杰,光禄寺丞王学曾,礼部仪制司郎中于孔兼,礼部尚书罗万化,翰林院编修周应宾等人,都在奏疏中明确主张:皇长子当立,三王并封不可行。
工部主事岳元声,礼科给事中李汝华、张贞观、许弘纲,吏科给事中史孟麟等人直接到内阁会见王锡爵,对其进行谴责。庶吉士李腾芳也当面交给王锡爵一封信,对其进行规劝。
舆论汹汹,王锡爵考虑到面临的压力以及身后的功过是非,他幡然悔悟,毅然决定破釜沉舟,迫使万历帝收回“三王并封”的决定。
二月初六日,王锡爵上疏恳请皇帝召见,意欲向廷臣认错。他向万历帝检讨,日前代拟两道谕旨过于草率,表示要承认“三王并封”的错误,将万历帝一下置于尴尬的境地。
经过两天的考虑,万历帝不得不向朝堂舆论让步,宣布收回“三王并封”的成命:“既是如此,俱不必封,少候二三年,中宫无出,再行册立。”
“三王并封”之议颁布不到十天,最终寿终正寝。
虽然此议作罢,但万历帝仍坚持要过两三年再谈册立皇太子的事,明面的理由是等待皇后的嫡子诞生。然而外廷大臣都清楚,皇上独宠郑贵妃,疏远皇后,久不见面,等皇后生育嫡子岂不是个笑话。
针对外间的流言蜚语,万历帝派人带着他的手谕到内阁,一方面对妄言之徒疑君诬上表示愤怒,另一方面又言“去岁中宫微有小疾,自昨冬已面朕矣”,要阁臣们广为宣传帝后关系已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