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舌尖上的传承(2 / 2)
因为李正夫以前跟着郭良国一起把煮酒的活原原本本全部干过,知道凌晨两点的时候原本卓缸里面的玉米好大一部分就会被摊在一张大薄膜上面。
因为这会儿,刚刚蒸好了玉米,里面大部分的水分被蒸掉了,凌晨两点就是出甑的时候了。这会儿,要将所有的玉米弄出来,然后撒上曲药开始在地上做箱等着发酵。”
而因为李正夫修建的酒厂不完全是按照老工艺修建的,有用到现在的很多的高科技。
有些步骤,需要手工完成,有些步骤直接用机器就行了。
工人打开机,将卓缸里面的玉米全都弄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机器的操作时间了。
一般就是工人将早早秤好的曲药端上来,然后把曲药倒进机器里面,然后在铺好的玉米上面的机器就开始均匀的挥洒。
这曲药,是人给机器计算好了的数据,机器会根据数据把曲药均匀的洒在玉米上面。
一遍撒完之后,郭良国会看机器上面的温度计显示玉米里面的温度。
因为这撒曲药的时候,要两面都要撒到,不然的话就有玉米接触不到曲药,这样的话,会影响产量的。
但是,撒曲药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玉米的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了就会将曲药烫坏。
而且,也不能太低。如果玉米太凉的话,曲药撒上去之后接下来的出箱就会比较麻烦,一直达不到发酵的温度也会影响产量的。”
一般来说四十度左右比较合适,也就是手伸进去不烫手。这时候,就可以让机器撒第二遍曲药了。
在洒完第二遍曲药后就可以开始让机器翻玉米了。翻过来之后,机器会接着撒曲药。
这大概就是科技进步的好处吧,有好一些工作己经不需要工人了,用机器更便捷,便宜,方面。
机器里面的曲药撒完之后,稍微等了一会儿,郭良国便让闻朝民两人将早就做好的一个四四方方上下空着的正方形的大框抬出来。
还是专门找三河村的木工定做的。只是,木工可能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在酒厂里面的空地放好之后,郭良国招呼另外两人将撒好曲药的玉米从机器里面抬出来倒进大框里面去。
随后,工人用爬犁把玉米弄平整。
接着,就将这个四方形的框拿开。
随后,原地出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玉米堆成的正方形,看起来格外的好看。
这个叫做做厢了,用途就是将玉米堆的整整齐齐的。发酵的时候,它就来的均匀。
待会儿,上面还要撒上一层粗糠,因为还要用酒糟喂猪,所以要配糟。
“配糟就相当于人的衣服,起到保温的作用。这样一来,发酵的才能发的好。
所以,酒厂酿酒的前几卓都是最差的。就是这个道理,产量差口感差。”
七天,是酿酒必须等待的。玉米煮好之后,需要出箱之后在发酵缸里面发酵七天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酵缸需要七个的原因,七个刚刚好每一天都有酒产出。
所以,任何的行业,没进入这个行业之前,都不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
特别是这传承了几千年的酿酒行业,更是如此。
一代代人的辛苦改良,一代代人的逐渐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