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明末之西风渐起 > 第二十六章 剑门难入 率部猛攻

第二十六章 剑门难入 率部猛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大总裁,小娇妻!  绿茵大太监  灵之长逢  甜宠小农女:夫君太撩人  夏晓光的小食光  我的聊天群可以刷牌  好运来了  身后有鬼  放肆来  重生之媚娘妖妻轻点撩 

要是未来待清廷反应过来之后,以大清的名头号召,将漠西、漠南等蒙古部落联合起来,对张鼎的地盘发起大规模进攻,西北三面可都是草原啊,凤翔军怎能扛得住?

再加上鞑子伺机而动,再从东边全线进攻,那可真是没有任何机会,没有任何取巧的办法了,张鼎可能到了那时会选择杀入川蜀之地与鞑子继续抗争。

不仅如此,陕西、中原经过了这些年的乱战,尤其是张鼎大规模的征兵,使得当地男丁稀少,按照某些谋士所说的待在关中学习秦国韬光养晦、重田更是行不通,不拿下几块大的产粮地,最终还是会慢死而已。

这才是张鼎先攻下湖广北部,让张汉镇守,又急匆匆南下四川的原因。

故而,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原因,都使得节度使这个官职在岐国公手中越发的重要了起来,他为求自保只能选择这把双刃剑,选择放权。

毕竟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何明明在武夫掌控朝政的时候,哪怕是国家分裂,那些游牧渔猎之地也占据不了中原,反而是那些重文轻武的大一统王朝,总是敌不过鞑虏?

其实此问题回答的综合因素很多,不是仅凭一个原因就能总结,一概而论的,可再怎么说,武人的地位问题始终还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因为在古代武夫乃是一把双刃剑,害民却又护民,得小心使用,妥善处理。

所以那些降将降兵,尤其是对岐国公颇为尊敬的边军,是真的不好处理,他们在军中上下抱成一团,实质上已经是割据的军阀,张鼎要是随意将其统帅简单的处死,那必然会造成更大的动乱,甚至叛国投敌。

因而岐国公为了守护好边镇,拉拢好边镇的边军,他只能真正的将节度使的权力落实了。

这些半独立的边镇虽然仅仅是存在,都是挑战中央的权威,可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是真的比在别人麾下打工之时更加卖力,人对于土地的重视程度、武夫对于地盘的贪婪,乃是无可比拟的。

简单来说,就是张鼎为了抵御蒙古人与建奴,只能忍受住恶果,将武夫的作用激发出来,暂且实行分封之制,以激励武人之心,让他们作为一个钉子,死死地钉在边地。

有人说了,这样做难道不是后患无穷?会导致军阀割据,重蹈唐代覆辙吗?

可张鼎首先要考虑的是凤翔军能够生存下去,才能再讲别的。

故而将这些拥有自己军队的大将从原驻地调配到别的地方,便是暂且削弱其势力的一招,或者只给节度使一府或者数州的地盘,不使其壮大。

王铎的情况便是如此,张鼎很是欣赏此人,这才准备在未来将他安置到重庆府,好节制当地。

毕竟川蜀之地可比陕西的情况复杂多了,尤其是地方的力量,张鼎准备来一招以毒攻毒。

使用节度使对付外敌,对付当地顽固势力,至于将来可能造成的恶果,便将来再说罢。

未来张鼎该如何削藩不是他现在想的问题了,你要是连地盘都丢了,身死政消,何谈节度使的危害?

甚至张鼎此前还想过,为了应付西北鞑靼人入侵,将甘肃各卫所都分出去,设立数个节度使、军镇以保西疆无忧,但他最后还是忍住了,甘肃的丝绸之路,与西域通商的财富,张鼎很是眼馋,他不能容忍这好处被其他人得到。

所以岐国公才暂且让王虓把守甘肃,若是今后面临鞑子反扑,王虓守不住,危机之际张鼎也只能继续释放这条嗜人猛虎。

“好了,既然大家都没有别的意见,那休息的也差不多了,我等得立刻出发进攻剑阁。”

张鼎脑子过了一段想法,他先是摇了摇头,将杂念抛开,再与诸臣商讨了一会儿,下命将文书吴心远留在了广元,任命为保宁府知府以统筹关中运来的粮食,保证粮道的顺畅。

其实去年关中的收成还不错,只是要供奉这么频繁的战争,还是有些扛不住,要不是张鼎新得到了湖广北部几个府,他可不敢刚打完西北之战便又南征川蜀。

之后,岐国公又处理了一些留守后续的事儿,随即便没有再耽搁,带兵立刻赶往剑门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富贵小当家 大明锤王 争霸:我用火炮在古代以德服人 三国:嫌我弱?开局被袁绍赶走! 大明:自曝穿越者,老朱心态崩了 1910大帝国:开局就造反 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大明:废我太子?那我撬你后院! 三国之大汉小福星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