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破关朝天(2 / 2)
只是此人若像刘芳亮所说的那样,定然会给这场南征之战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
“哼,来就来,正好可与其决一死战,怕什么?”张鼎见麾下文武好似有些太过于害怕损伤了,于是便出言鼓了鼓气。
“护国公,你继续说吧,除了张献忠,他麾下的大将都如何,需不需要防备?”
岐国公用余光扫了扫正襟危坐的诸将,点头叫刘芳亮继续说。
“对于大西军中的其他将领,本公倒是不甚了解,但有那么几个大将,他们都是一开始便跟随黄虎打天下的兄弟,叫什么五都督、五大将、四将军,他们我倒是有些印象。
比如中军都督王尚礼,他乃是固原人,此人领兵作战及其激进,打仗十分疯狂,只要来劲儿了,军势一起,很少有人能挡得住其兵锋。
再比如后军都督冯双礼,此人文武双全,战场之上往往能够进退自如,他上马能治军,下马能牧民,是一个很有才能的良将。
还有中将军刘廷举,为人老练毒辣、非常善谋,在行军打仗上可能不是最擅长的,但他却对于战场之上的大小局势十分清楚,总是能够找出正确的方略解决问题。
至于剩下的前军都督王定国、左军都督马元利、右军都督张化龙、前将军刘进忠等人倒没什么可讲的,平庸之辈尔。
除此之外张献忠身边还有一员小将非常不错,当年给本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便是白文选白可哲,此人乃是大将之材。当年仅仅二十岁左右便非常能战敢战,他熟读兵书、打仗勇猛,这几年听说白文选也被张献忠提拔为了前将军,仅仅三十岁出头便担任如此高的职位,是人中龙凤尔!”
刘芳亮说起白文选,脸上透露出了十分欣赏的表情。
“还有黄虎最有本事的四个义子,其实话说到这里,不管是五大都督还是五大将军,他们虽是大西军中最重要的将领,可是其关键程度却不如黄虎的四个儿子,他的四个义子才是大西军的根基。
先说说这老大孙可望吧,此人机灵、勇敢、狡奸,每遇敌便率部下沉着应变,及其善于防守,故而他被军中将士称呼为‘一堵墙’,可谓是文武双绝,而且其施政能力要比行军打仗更厉害,故而每每当黄虎出征之时,都会派其镇守大本营。
老二李定国自不必多说,此人性仿直与人无私曲,且勇猛善战,及其擅长兵法作战,这些年他打了不少漂亮仗,依本公的观察,李定国现在称作大西军第一还有些勉强。可是未来可期,此人今后定然可以当得上大西中最善战者的名号,比之白文选都更胜之。”
说起李定国,刘芳亮简直是满眼放光,当年在河南之时,闯军一众大将都对李定国的带兵打仗能力极其看重,更别说他的人品、性格也是非常得好,只是此人作为张献忠的养子,是不可能被拉拢的。
“剩下的老三刘文秀,他带兵打仗虽然不如其他兄弟,可是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还是很优秀的,此人仪度温雅、柔和谨慎、及其擅长安抚士兵、常常训诫诸将不得虐待百姓,深得将士、百姓之心。而老小艾能奇则是以武力奇强、勇猛善战着称,他挥舞一把大戟,单以马步战来说,大西军中无人是其对手。
此四个人是大西军的根本,非常重要,也及其的难缠,国公真得小心啊。”刘芳亮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的话,引得张鼎露出了感兴趣的目光。
“嗯,诸位都将这些重要的消息记在心里,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后尔等与之对战,也有了先知的优势。
只不过本公有个疑问,为何护国公对大西军如此的了解,他们很多人都与尔好多年未曾见过,如都能将他们的性格说的这般准确,莫非护国公是神人尔?”
岐国公边笑便对着刘芳亮打趣。
“额,这,呵呵呵呵,属下是此前抵达汉中府时,为了听从朝廷的命令南征顺利,在派人前去打探消息。”
刘芳亮心中一惊,赶忙将此事糊弄过去,其实当时的情况是他想要与贺珍合作带兵北上偷袭关中,这才派人收集大西军的消息,准备摸清情况,以防有变,还有个准备,不然待他刚一北伐,张献忠便派人来取汉中怎么办?
只不过,待后来,随着贺珍的拒绝,他的计划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了。
当然,刘芳亮不能这么说,他还是想要保存住自己小命的。
“嗯,本公清楚了,护国公尔为朝廷如此尽心尽力,回京之后本公一定会上奏陛下,好好赏赐与你。”张鼎好似看穿了刘芳亮平静的表情,但是他也未曾说些什么,只是对着刘芳亮笑了笑,笑的护国公有些心虚。
“报!禀报国公,禀报诸位将军文书,武大定武指挥使与张孝杰张指挥使已经带兵攻下了云雾山镇,他们派人前来引路……”
随着传令兵的话语,账内如同平静的湖面骤起波澜,‘哄’的一声,所有人都出声说话为此事感到兴奋。
这件事还得从前些天武大定追击一支残军说起。
本来武大定的尽忠营将吴祥带领的残军消灭便没什么事儿了,只是那吴祥不甘愿赴死,他竟然冒着掉入沟中的风险趁着夜色带人逃离,结果自然是被武大定继续追击。
谁料吴祥这个猪队友,为求麾下将士活命竟然没有丝毫遮掩就慌乱的逃进山中小路之中,将大西军开拓的密道暴露给了凤翔军。
武大定与张孝杰得知此事之后大喜,他们紧跟着吴祥的步伐前进,一直翻山过岭抵达了云雾山镇,趁乱攻下了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