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风投(2 / 2)
这个评价是相当之高,高到惊掉一地眼球。
在场的赵氏族人,也知郑忽确实不凡,但他们是在没看出郑忽能不凡到如此程度。
这未免有些太夸张了吧!
真不知郑忽给赵夙灌了什么『迷』魂汤,才能让他对其推崇到如此地步。
这是在场所有赵氏族人的共同想法。
赵公明对于赵夙的评价并不惊讶,老于世故的他,早就练就了一双瞧人的慧眼。
事实上,赵氏经历这么多大风大浪还能绵延至今,靠的就是家传的识人识时势的能耐。
“二三子以为郑世子此来,因何而来?”赵公明接着问道。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默默的垂下头开始思考起来。
郑忽遍访翼城的世卿大族,他们都有所耳闻,但从没听说过,他提出过什么要求。
而且他访问赵氏,感觉更像是朋友之间的普通拜访,很难『摸』清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唯有赵氏的二三族老,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他们这些人曾经从父祖辈的口中得知过赵氏是怎么在翼城扎下根的。
郑忽遍访翼城的世卿大族,其目的不言自明。
不过,这是赵公明用来考校小辈的问题,他们自然不会『插』嘴。
“窃以为,其人欲立足于翼也未可知!”良久,赵夙的话打破了堂中的沉默。
“欲立足于翼,何必辞官,何必请邑于陉庭?”赵公明再次反问道。
他想看一看,他这个儿子此时肚子里面究竟有多少水。
赵夙的前两个回答,他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其实已经大致猜测出郑忽或许想『插』足翼城的军政。
想想看也知道,像郑忽这种人,打仗的本领不小,给司徒而不受,赐黄父而推辞,偏偏看中了陉庭。
陉庭不靠战争能夺回来吗?
话虽如此说,但他依旧没搞明白郑忽想要担任何职。
司马之职,即便小子侯愿意给,翼城的世卿肯定不会答应,这点郑忽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赵公明其实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既然知道郑忽的大致目的,下一步,他自然要在晋侯面前为郑忽求官。
这样一来可以和郑忽结好,算是提前投资,正如赵夙所言,他也不相信郑忽会一直困守在晋国这片土地上。
与郑忽结好,差不多就相当于与未来的郑伯结好。
自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时正是风投绝佳时机。
即便失败了,他也没什么损失。
而且,赵氏和曲沃......
后路也有。
既然这样,就没什么不能尝试的!
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才是赵氏赖以生存的诀窍。
“儿不知!”赵夙拧着眉『毛』,有些纠结,他心中确实也有些和赵公明差不多的想法,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
最终只能表示不知道。
赵公明叹了口气,也未再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