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赚了一笔(2 / 2)
他感觉第一次出摊没有白板,也算可以了。但下午是否该换个地方了?感觉步行街人流量是可以,可买的人好像不很多……一边琢磨,一边坐在老杜头儿的椅子上烤火。身子一暖,困意上来了,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三点,孟按时来到商场门口,老杜头儿也叫醒了刘青年。两人骑上三轮奔向文化宫。因为中午时,刘青年回忆了下,好像买他们东西的顾客上年纪的多些,就想到文化宫老年人多,不妨试试去。孟二话不,骑上车带着刘青年就走。
这时放晴了。气温明显暖和了许多。文化宫还真有不少的老头老太太,一群一伙地聚在太阳地里聊东聊西。
两人很快摆开架势。孟受到刘青年的鼓舞,也能张嘴吆喝了,甚至还追着一位问过价的老大爷直到人群里,恨不得抓一把汤圆直接装人家兜里!
但效果并不理想。五点多,快黑了,才有几个回家去的老太太带零,总共卖了六斤。看人都走光了,气温也降了下来。两人赶紧收拾东西回到商场仓库。结算完,交了账,俩人也分了今的提成,每人2块2毛,算是结束邻一的工作。
第二,等到10点多,看街上人多起来,两人才又来到了步行街。到1:00.收摊。下午他们改成去了市中心医院的门口。效果比文化宫好点。一下来,总共卖了28斤,每人分了2块8毛。
孟倒是挺满意的。这跟他卖破烂收入也差不多,但要轻松点。刘青年有点犯嘀咕。按这种速度,库里那几百公斤的货要卖三个月。——这可不行,自己总不能一直干这个吧。这两的练摊,虽然效果也得过去,可他总觉得缺少了啥……
第三,刚上班刘青年就去见了彭经理。汇报了这两情况,然后他谈了谈自己下步的打算。彭经理很支持。当上午,两人直到中午时才进了一个区。在大门口,刘青年拉出来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平价甩卖,科汇商场年货清仓!两人又穿上印有科汇公司字样的白大褂,像模像样地开张。
效果竟然奇好!
在这之前,还很少有大商家直接在区里设置销售点的。大店名声在那儿挂着,质量肯定保证。价格又这么低,尤其两个卖东西的伙态度蛮好,喜滋滋地问啥啥,还总把秤放的高高的……
下午四点多,两人车上的货已卖光了。水饺、汤圆各两袋。这中间利用中午人少时还补了一次货。两人是真的开心。算算账,一净赚40元!孟吓了一跳,这收入快赶上比他平日半个月了……
刘青年却,其实应该还能卖的更多。因为称重装袋耽搁了不少时间。
又一,一早起来,却下起雨来,冰凉的雨滴打的人脸上生疼。出不成摊了。刘青年就喊着孟,拿了很多的包装袋,来到仓库开始称量装袋,分一斤、一斤半的两种。忙了整一,装出300多斤来。第二,两人各自骑了一辆三轮,装上包装好的货,直奔鹰都市郊最大的东电区。
上午10:00多,两人先给区门卫室拿进去一袋饺子汤圆,得到门卫室师傅大力支持。条幅很快就在门卫室外的空地上挂起。门卫师傅又搬来一张桌子,上面堆满装成袋子的饺子汤圆,红红火火地热卖起来。
刘青年正忙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他,一个高个子男的走过来。“真是你呀!——刘青年!”两人兴奋地抱在一起。
这是他商校高一届的学长,叫王干。刘青年叫道,“快,帮忙,我正忙不过来呢!”
王干看两人确实忙的不可开交,也不客气,立刻加入进来,帮着记账收钱发货……两个时,带来的货已经卖出了一大半。
孟:“咱不补货了吧!把这些卖完就收工,行不?——太累了。”
刘青年看看剩余的货,也觉得这地方距离市区太远,跑一趟来回一个多时。库里也没有包装好的了,应了声“斜。这才顾上和王干聊。
王干奇怪地问,“你不是做火腿肠销售吗?咋开练摊了?”
“三两句不清楚。”刘青年也没介意,“这样练摊也挺好的呀!”然后问起王干,“你不是回东山县了吗?怎么在这里?”
王干叹了口气,告诉刘青年他本来是靠着一个表叔的关系,分到了东山县粮食局。可谁知粮食系统改革,人员都转岗了,工资都发不下来。没办法,就来投奔电厂工作的亲戚,看能否找个事干。
“那现在怎样,你上班没?”刘青年问。
“没呢。一直让等,都快一个月了。——再等两,不行我就回去了。”王干心事重重。
“你先别回了!”刘青年,“我们要处理的货还有不少呢,我感觉孟我俩都忙不过来。你干脆留下来,一块干,提成平分。”
孟立刻点头表示同意。这几他对刘青年几乎言听计从。再库里还有也好几百公斤呢,就他俩真是吃不消。
王干只稍微犹豫了一下,“好!反正闲着没事干。跟你俩干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三个人便每都忙碌起来。也不是出去摆摊。因为还要提前把货分好。他们一般提前预估下一个区大概能销多少货,去之前便分装好,然后连续摆摊一到三,觉得差不多了,休息一,开始另一个区。就这样大约20时间,库里积压的近千公斤货竟然让三个人处理完了。
最后一和库管交完帐后,孟和王干很快都算出来了,除去开销,每个人落了800多块!孟乐得哑着嗓子还一个劲冲刘青年和王干嘿嘿地笑。他决定,大歇三,然后再重新开始自己的破烂王大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