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真才实学(1 / 2)
第315章 真才实学
周使君亲自发话,下面的人自然是格外卖力,不过五六天的功夫,官吏们竟陆续从远近各地找来了十几位“名医”。
州府初立,百废待兴,周默公务繁忙,好不容易抽了个空闲时间,将这十几人凑在一起,集中接见一下,先验验货。
可还没见到人,只看着费祎递上来的名单,周默便皱起了眉头,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
这些所谓的“名医”,光看名字,似乎就很不靠谱啊!
什么小扁鹊,什么赛黄帝,什么华驼子,一看就是江湖骗子的常用诨名。此外,还有一个叫张胜的,自称是张天师张道陵的孙子,张鲁的八弟,五斗米道嫡系传人,一个叫葛玄的,自称是神仙左慈的关门大弟子。这两个算是伪装的相对专业一些。
周默其实很清楚,在汉晋之际乃至整个古代,医生和神棍很大程度上是同一个行当,主要工作内容殊途同归,就是对客户进行心理按摩。二者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重合度,一个是周易,一个是阴阳五行学说。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只要掌握了这些宇宙的真理,便能触类旁通。所以,甭管什么炼丹士,什么玄学家,什么相面师,什么占卜师,甚至很多朝廷大官和经学名家,同时也都是医生,这并不罕见。
而搞“心理按摩”工作的关键窍门,就是要建立信任。一个医生看好病的概率,与病患对他的信任程度完全是成正比的关系。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患者无条件信任你,那么你就是把他给不小心药死了,他在奈何桥上也得对你说一句谢谢,并把自己不幸去世的锅甩给阎王爷。
所谓信则灵,就是这个道理。
起这些诨名,搞这些玄幻的背景故事,目的就是给自己打广告,让患者信任自己。
百姓们当然也最喜欢听这种神鬼离奇的故事,然后在一传十十传百的过程中,越说越夸张离奇。
比如建安年间,广陵太守陈登吃生鱼片惹了寄生虫,华佗给他看病,一剂药下去,直接吐出红虫三升,还都是活蹦乱跳的。
这故事广为流传,闻者无不啧啧称奇,感慨华神医医术高超。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至少夸张了一百倍吧。华佗医术再神,关键还得靠陈登先活吞三斤小龙虾予以配合,不然根本出不来效果。
当然,医生毕竟是一线工作者,真正的疗效带来的宣传效果比任何包装忽悠都管用,所谓不看广告看疗效,古代人民也是一样。
所以,尽管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坑蒙拐骗那是家常便饭,但其中还是有一些真正的医生,是有真才实学傍身的。
周默背着手大跨步来到阁中,只见十几位大小名医背着药箱挨个站着,高矮胖瘦,各不相同。
见到荆州周使君前来,名医们纷纷恭敬行礼。
第一眼,周默便瞧见一个驼背老头,点他出列,问道:“伱叫什么?”
“回使君,我叫华驼子,谯县人。”
“听闻谯县有神医名叫华佗,他和你什么关系?”
那老头眼睛一亮,侃侃而谈道:“华佗是我族叔。我华氏家传医学神妙无比,学成可包治百病,但学习过程却十分辛苦,用二十年炼到秃发,才算小成,再用二十年炼到驼背,方为大成。家族三代以来,唯有族叔华佗和我华驼子二人,炼到了这大成境界,方可以这驼字为号。我华氏医术,以妇科,儿科见长……”
“好了好了。”周默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老头的话,“故事编的不错,你可以走了。”
那老头老脸一红,有些愤怒地道:“使君不用我也就罢了,如此出言不逊,辱我华氏,未免欺人太甚了吧?”
周默笑了笑,走上前去道:“站着别动,敢动一下,我要你脑袋。”
说完,顺着老头的肩膀朝他背后的罗锅上摸去,果然感觉里面过于坚硬,不似皮肉。
见那老头已经憋出了一脑门的汗,眼神忽闪忽闪,显然是心里有鬼,周默趁其不备,使足了力气,朝他腰间的肉上一掐,老头猝不及防,剧痛之下,本能地猛一挺身子,腰杆竟笔直笔直竖了起来。
周默哈哈大笑:“完了完了,华驼子挺起了腰杆,四十年的医术全无了!”
那华驼子见自己露了馅,吓得跪在地上,哆哆嗦嗦,不住磕头。
一旁的费祎见状,怒道:“好你个胆大包天的骗子,竟然骗到州府来了。给我拿下,押进大牢,回头我要亲自审问。”
周默却是一摆手道:“文伟不必动气,让他走吧。”
说完,又来到第二个人面前,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显然有些紧张,开口道:“小人名叫张胜。”
周默掏出花名册来,念道:“张天师张道陵的孙子,张鲁的八弟,五斗米道嫡系传人,就是你?”
张胜道:“正是在下。”
周默道:“张鲁真的是你兄长?”
“绝无诳语。”
“张鲁被曹操封为万户侯,家财亿万,你既是他兄弟,为何不待在邺城享福,却跑来荆州行医?”
张胜拱手道:“吾不求富贵,只为救人,顺便传道。”
“你们这个五斗米道,我可熟悉的很啊,通常我称之为米贼。”周默笑了笑道,“虽然张鲁已经死了多年,但汉中,关中至今仍有许多百姓信奉其道。这样吧,我考你一个简单的问题,答上来了,就算你过关。”
“请使君示下。”
“很简单,给我背一遍老子五千文。这可是你们教的镇教之宝,我在汉中见到有六旬老妇,都能倒背如流,你身为嫡系传人,总该没忘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