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司马懿搅局(2 / 2)
一应校尉和都督府掾吏等小官小校则坐在最后面,神色悠闲,互相饮酒交谈。
其中有一个年近三十的男子,却是与旁人不太相熟,显得格格不入。又像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高规格的宴会,表情十分紧张不安,不停地搓手。
此人正是新近被司马懿发掘提拔的仓曹掾邓艾邓士载。
邓艾出身寒微,本在汝南屯田区当一个小吏,前来襄阳给司马懿大军押送军粮,却被司马懿顺口问了几句。
邓艾对答如流,思维清晰,一下便引起了司马懿的注意。
于是十分好奇,又加询问,发现此人虽只是不起眼的小吏,但对屯田农事却十分精通,更涉猎经学,说话引经据典,博得了司马懿的好感。
正好原来的都督府仓曹掾贪污不法,被司马懿发现,刚刚斩首示众,于是邓艾竟一朝鲤鱼跃龙门,被司马懿提拔为都督府仓曹掾。
徐邈举杯道:“恭喜都督大获全胜。陆逊虽精通兵法,但面对都督布下的铜墙铁壁,却是无计可施,对峙三月有余,屡战屡败,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南郡去了。”
众将大笑,皆举杯道:“恭喜都督大获全胜。”
司马懿将盏中酒一饮而尽,笑道:“我司马懿一个人的计谋,不值一提。此番能够成功击退陆逊,还是要感谢诸位将军的信任才是。在座所有人,无论功劳大小,都是大功臣,等回了朝廷,我一定向陛下请功,一定让大家都满意。”
护军戴陵大声道:“能跟着都督打仗,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功劳若有,那是最好。听闻关中那边形势不大好,如果朝廷也有难处,不好争取,都督也不必太过为难。”
“没错。戴将军说得好。”众将纷纷开口,赞同戴陵的表态。
在座将领们大都是夏侯尚部将,初接触司马懿之时,对这位空降来的大领导,总是不太服气的。
但经过上庸和襄阳两次战役,朝夕相处,发现司马懿不仅谋略超群,远胜于夏侯尚,而且从不吝啬财物,总是在尽全力为手下人向朝廷争取利益。
不过半年的时间,大家对司马懿已经是五体投地,忠心耿耿了。
酒宴过半,外面突然传来急报,说宫里来人了。
不多时,一名身着朝服的官员大踏步而入,正是司马懿之弟司马孚,在朝中尚书台为尚书。
只见他走到大厅正中,对司马懿道:“兄长,陛下有紧急诏书,专程命我送达。”
以司马懿为首,众人急忙下跪听旨。
于是,司马孚朗声宣读来自皇帝曹叡的诏书。
曹叡先是盛赞了司马懿击退东吴来犯之敌的功绩,转而却命司马懿即刻出兵北上,自武关入关中,以支援曹真大军。
司马懿领了旨,抬头道:“叔达,陛下语气甚急,想来,关中的情势,怕是不容乐观吧?”
司马孚道:“兄长,听说,大将军与诸葛亮对峙于五丈原,经月不能取胜,已经决定退军,将关陇拱手让与西蜀了。陛下听闻消息,盛怒不已,连发诏令,命大将军继续作战,不得返回。同时命我星夜兼程,前来给兄长送这封诏书。”
司马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忽然大声道:“歌舞都给我停了。酒宴暂且取消,诸将军辛苦一些,即刻回营,点起三军,我们今晚便出发,直奔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