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打假仗(2 / 2)
等全军通过西城,魏延还是放心不下,下令后军小心提防,防止申仪变卦。直到又航行出数里,哨探报告申仪一直紧闭城门,全无动静,魏延这才放下心来,看来是不会再有什么变数了。
魏延对周默道:“看来申仪小儿还算识相。将来大军凯旋,或可不必杀他,让他继续当这魏兴太守。”
周默道:“申仪放我军通过,其目的便是如此。西城县城小兵寡,本无一战之力,又是本地豪族,魏国朝野也对他缺乏信任,不可能派兵支援。一旦孟达叛魏投我,申仪便不可能独善其身,唯有投靠我国一条道路。”
话头一转,周默正色道:“可若是我军此战被魏军击溃,退军之时路过此地,怕是他申仪便要趁火打劫了。”
魏延笑了笑道:“思潜多虑了,有你我出马,此战必不可能失败。”
周默却道:“文长兄切不可轻敌,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文长兄可了解那司马懿?”
“不甚了解。只知其是个文臣,河内大族出身,常年任职曹魏东宫,助曹丕成功嗣位,因而颇受曹丕信任。”魏延颇为不屑地说道,“即便夏侯尚未死,亲自前来,我也不惧,更何况一个年近五旬,却从未带过兵打过仗的曹丕宠臣?”
周默道:“文长兄太过轻敌了。此人绝对不可小觑。”
魏延鼻子发出一声哼哼,笑道:“思潜定是这些年与丞相朝夕相处,待得太久了,也沾染了丞相过于谨慎的毛病。”
周默撇了撇嘴表示不屑,却没有再与魏延理论。
这家伙向来桀骜不驯,即便是对诸葛亮,魏延也只是佩服他的人品以及政务能力,对其军事能力却是不太服气的。尤其是他的子午谷之谋被否决之后,便时常能听到他对诸葛亮出言不逊。
得亏诸葛亮宽容大度,不与之计较。若是魏延在小心眼的曹丕手下用命,就凭他这张谁都敢得罪的嘴,怕是十颗脑袋也不够曹丕砍的。
半日之后,船行至木兰塞。
此地是三岔路口,再往东行,便可能迎面与魏军撞上,十分危险。大军连夜行军,也已是十分疲惫,于是周默命全军在此地休憩半日,待第二天天亮之后,弃舟步行,缘山向南,从小路前往上庸。
是夜,天还未亮,忽然有哨探来报,前往发现一支魏军部队,约莫千余人,正在朝木兰塞方向赶来。
“魏军行进速度如何?”周默问道。
哨探道:“行进速度极快,几乎是奔袭而来。”
周默道:“行军速度如此之快,看来这支魏军应该还没有发觉我军已经占据此地了。”
听闻此消息,魏延笑了笑道:“这司马懿还有两下子。他必是料到我军可能会支援孟达,也料到申仪必不会阻止我军东进,所以派人来此地设防。”
“只可惜,他还是来晚了一步。”
周默道:“若不是我军马不停蹄昼夜兼程,来晚的可能就是我们。”
听到周默的话,魏延想到自己不久之前还在劝说周默不必如此着急行军,不由得面露惭愧之色,颇为感慨地叹了口气道:“没错。”
木兰塞地形逼仄,易守难攻,如果让魏军提前占据此地,当道扎营,即便只有一千人防守,也足够蜀军喝一壶的了。
魏延精通军事,自然了解其中的道理。于是越想越是后怕。得亏周默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缓几日再出发,否则大军行至此地,必被魏军堵在隘口,那可就有得难受了。
但眼下的情况,可就是完全调转过来。
蜀军提前占据了要道,面对魏军长途奔袭而来,又没有提前察觉到蜀军动向,完全可以以逸待劳,从容选择战术。
而无论选择何种战术,也只是烤鸡、白切鸡还是红烧鸡的抉择,这支魏军怕是已经难逃一劫了。
魏延心中暗道:“正所谓兵贵神速,此言非虚也。”心中不由得对周默更加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