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王安石变法(2 / 2)
宋仁宗在位40年,虽然朝中有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真正使他们发挥作用,因而国家越来越衰弱。宋仁宗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病逝,英宗长子赵顼即皇帝位,是为宋神宗。
宋神宗看到国家衰弱的景象,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连富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得暮气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这种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之前,身边有个叫韩维的官员,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好的见解。神宗称赞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从那时起,宋神宗就对王安石有了一个好的印象。于是下令将正在江宁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的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世宦之家,博学强记,能文善赋,早年就负有盛名,22岁中进士,出任地方官。他年轻时,文章就写得很出色了,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在地方做了20年的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做管理财政的官。他一到京城就向宋仁宗上了一份近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便把王安石的奏章束之高阁。王安石知道朝廷没有改革的决心,自己又跟一些官员合不来,就趁母亲去世的时机,辞职回家了。
这一次,王安石接到宋神宗召见他的命令,又听说神宗正在物色人才,就高高兴兴地进京了。他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单独召见他。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入手?”他从容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度开始。”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为副宰相。二月,神宗与王安石共同商讨后,为实行变法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主要工作就是制定新的财政经济政策,颁行新制,以通天下之利。同年七月,制置三司条例司建议实行均输法,宋神宗采纳后便下诏实行,在“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成效。
九月,王安石主持改革常平仓制度,推行青苗法。青苗法的实施,在限制官僚望族利用高利贷盘剥等方面,收到成效,同时为朝廷获取了大量利息。十一月,宋实施农田水利法,也称农田水利条约或农田水利约束。水利法实施后亦颇见成效,熙宁九年(1076年),兴修水利10793处,受益民田36万多顷,公田1915顷。后有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等等出台。
王安石的变法巩固了宋王朝的统治,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显著成效。政府的财政状况大有改善,北宋军事实力明显提高。在与西夏交战中,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收复故地二千里,这是北宋历史上十分少见的胜利。然而,由于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很大,未能真正解决社会矛盾,遭到两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元老重臣如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等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宋神宗听到反对的人不少,就动摇起来。
王安石眼看新法实行不下去,便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东京,去江宁府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谁知几个月后,天空出现了彗星。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不吉利的预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提意见。一些保守派便趁机对新法攻击诬蔑。王安石竭力为新法辩护,让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后来王安石无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便于1086年春天,再一次辞去宰相的职位,回江宁府去了。神宗去世后,10岁的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用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世称“元祐更化”。哲宗亲政后,逐渐恢复新法,但由于新旧党争,新法已没有什么进展了,北宋王朝也逐渐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