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1 / 2)
俞羲和惊魂未定,拍拍胸脯,却立刻反应过来:
“都喊什么呢?这次出门在外,说好了不能泄露行踪,怎么还喊主上。都记着点,我现在是度支中郎尹莘大人的侍女,青禾。快点散了散了。”
青莘,现在叫尹莘,率先把头扭转回去,淡定的继续往前走。
长明、青萍也迅速收敛了眼中的关心之色,装作若无其事地站在一边。
这个小插曲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但这几人一出现,便早已落入有心人的眼中。比如,坐在楼上,眼力和敏锐度均超出常人的檀济绍。
“有趣。”
望着这一幕,他扯了扯嘴角,透出一个冰冷的笑,让人分辨不出他这深不可测的心意。
司盐令虞师,年长而温厚,他精于盐务,是晋廷当年册封的督盐官员,在河东郡太守府上,已经干了二十多年了。
他原本每年都出现在这里,主要工作是,颁布这一季度的盐价。
但是今年他带来了二十多年职业生涯以来的一个新转折:
颁布河东郡的新盐政。
“此乃盐引,以后凡商人购盐二十石以上,须依据预购重量,先购得盐引,方可到盐司购盐销售,此乃商盐,盐税降至原来七成。”
“民间百姓,购盐不超过二十斤的,可自行到盐司申购民盐,盐税降至原本五成。”
“虞大人,虞爷爷……您这新颁布的政令,是什么意思啊?小人怎么闻所未闻。”一个商户扑通就跪下,欲上前抱住虞师的腿。
虞师照本宣科宣完,眼疾手快的灵活退了一步,远离那个想抱腿的人。将政令递给尹莘:“张贴出来吧。”
尹莘接过来,他身后的侍女便机灵的上前,将政令从他手里拿过,张贴到商会会馆中间的一面告示牌上。
她举起手还略比牌子低一点,无奈只好一窜一窜的踮着脚,将那绢帛卷轴的文书艰难挂到告示牌上。
尹莘轻咳一声,低声道:“回来罢,傻丫头。”
那丫头乌溜溜的眼睛,不好意思的一笑,尹莘眼里,一闪而过的宠溺。
众人:“……”
二楼一圈的包厢,一楼满满的人,都把目光投注在会馆的中心。
在座的生意人,个个都是人精。看见这不经意的一幕,心里都转起了念头,纷纷猜测,莫不是这新任度支中郎带的婢妾?
度支中郎,好女色?
呼,这可是了不起的大发现。
这是青莘的法子,简单地说,是卖盐业许可证。商人逐利,河东盐为官销,官府出来的盐,价格再怎么定,商人都可以翻一倍、两倍的卖给平民百姓。
五石黍一缗钱,一石盐一缗钱,一缗为一千文钱,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一斤盐就算加上盐提,也就是盐税,售价也只约合10文钱,价值可以相当于五斤黍。
但实际情况是,商人倒买倒卖,往往只是一转手,便12至15文一斤的售价。
遇上兵荒马乱的年景,有的商人趁火打劫,甚至加到18文甚至更多。
百姓呢,盐是必需品。难道因为贵了几文,便不吃盐了,不可能的。
租调,税赋,盐提,一桩桩一件件,都压在平民百姓的头上。
民生之苦,已然苦不堪言。
而现在官府这一招盐引制度,商人若是想买盐赚钱,只得找官府先买许可证。
盐这门生意的利润,只会让商人趋之若骛,为了盈利相互竞争,官府也可以靠卖许可证赚钱,看着盐税是降了,但是盐引可是无本的生意,长此以往,必然府库充盈。
商人虽然要出钱买盐引,可盐税也降了,只要是正经买卖经商销售的,把盐贩运到外地,肯定还有得赚。
而河东当地百姓,不必从盐商手中购高价盐,只需到盐司购平价盐,也大大减轻了民生负担。
那么,新政精准打击的是哪些人呢?
是心术不正的商人,更清楚地说,本身可能不是商人,只是外郡势力的代理人,在河东采购巨量盐巴,囤积居奇,恶意引发河东郡盐量稀缺,造成涨价。而又不将盐运输出去,在价格涨到一定程度,进行抛售,从而赚得巨量财富的商户。
这就是一个水蛭,附着在河东这块肥肉上,不断吸血,更可恶的是,这支抽吸血怪物,很有可能会将血抽到汉国去。
原本每一个商户,都有可能用这种手段,敲骨吸髓、积累财富,河东郡府也难以压制盐价。
但现在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