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 92 章(2 / 2)
“乔镜那孩子知道这件事吗?”文春秋又问道。
许维新摇了摇头:“我暂时还没告诉他。”
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这不是准备来这儿探探您的口风吗,也没想到您答应的这么爽快。等明儿我跟他讲一声,让他亲自登门来感谢您。”
“……算了,你就别为难他了。”
文春秋很清楚乔镜的性格,来肯定是会来的,但到时候估计他们一老一小只会坐在家里大眼瞪小眼,或者全程一言不发听他说话,这就没什么意思了。
许维新有些羡慕地叹了一口气。
能摊上这么好的师长,他想,乔镜的运气也真是一等一的好。
不过换个角度想,打铁还需自身硬,能得到文春秋这样的大师的欣赏,那这个人身上肯定也是有不少过人之处的,一般人想羡慕也羡慕不来。
又是一个周一。
街上的人们已经不满足去茶楼听评书了,毕竟改编也是需要时间的,但他们又不识字,就算花钱买了报纸,也基本只能对着上面的铅字干瞪眼。
京洛大学新任的白话小说社社长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一次活动上,他向社员们说了这件事,并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们可以发动京洛大学的学生们,上街免费为人们念书,宣传爱国思想,也算是变相支持学长的新书了。
小说社全票通过了这个提议。
第二天,街道上便出现了许多穿着黑色中山装的学生们,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叠报纸和一块白色纸板,上面用毛笔写着“免费听书”四个大字。遇到人多的地方,便会放下纸板,吆喝一声,拿起报纸开始大声朗读起来。
人们一开始都奇怪地盯着这些年轻人,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很快就听出来他们念的是《凡人》的内容——这不就相当于是免费评书吗?
就算学生没有说书人那么专业,但是只要有新鲜故事可听,管他那么多呢!
基本上,没过多久,学生身旁就会围了一圈人。
这里面男女老少都有,即使学生们因为人多而紧张,有时候读得结结巴巴,也没有人会催促或者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的模样,只是专注地盯着人群中间的方向,还有好心人递来水让他们润润喉咙。
随着学生们的朗读渐入佳境,周围人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很多汉子都控制不住地红了眼眶,姑娘们更是听得泪眼汪汪。就连街上步履蹒跚的老婆子和衣衫褴褛的乞丐也被他们读书的声音吸引,情不自禁地驻足聆听,听到共情之处,那一张张沟壑纵横、满面尘霜的麻木脸庞上,也会露出一副恍然失神的表情。
曾经和乔镜同在一个课堂上课的班长偶然间看到这一幕,一时间,内心五味杂陈。
他怔怔地望着聚集在学生周围,安静而专注听着念书的人群,这是班长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国家发生的情形,但它现在确实就是发生了。
乔镜……晏河清曾经斩钉截铁告诉他,这个国家的未来,一定会比他最乐观的想象还要好上百倍。当时班长其实并没有怎么相信,但是现在当他看到这一幕后,他的内心却不禁燃起了一簇小小的希望火苗。
或许,他说的是真的呢?
家里已经给他订好了船票,等半个月之后,他就要离开这个国家,去往大洋彼岸留学了。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班长低声喃喃着在入学时,文春秋站在礼堂上对他们说的一番话,“……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
四年时光一晃而过,直到现在,他才真正懂得校长讲这句话时的深意。
临走之前,班长想,买一本《凡人》带走吧。、
一周后。
《凡人》上册发售,短短半天,全城断货。
南北文坛震动,国内一书难求。
文春秋亲自为自己的学生作了序。
这篇序言的内容,看似与这本书无关,却又字字相关。
这是这位坚定支持新文化和白话的老人,几十年来,第一次用文言文写下的一段话:
“……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烽火硝烟,江山激昂。”
“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此生唯愿,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