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心中有飞锡(1 / 2)
州试之前,徐长青大概还有三件事要做。
首先,他还需要研读《妖族精要》、《蛮族精要》、《国策论》这三本书,将它们化入文宫雕像。
第二,还要在文宫内读《河东先生集》,在外面练习文章写作。
最后,每天的练字也是必不可少的,经过这段时间,徐长青写的字已经有了明显提升。
徐长青在纸上写写画画,制作着自己的计划。
“我平时都是卯时醒来,洗漱吃饭等大概要三刻钟。若上午无事,那便从卯时三刻开始读书……”
“将三本经义读通透之前,上午便都用来读书。”
“午时吃过饭,下午练一个时辰的字,然后就练习文章写作……一开始模仿柳宗元先生的文风……”
“对了,写文章不能闭门造车,适当地与别人交流,多阅读了解一些文章典故,都很重要。”
徐长青若有所思地想到:“说起交流,我倒是想起了张全峰张兄,他之前还说江鹤书院将要举办一场文会,不知道现在举办完了没有。”
“然后就是给余小瑜做饭!”余小瑜突然从后面窜出来,趴在徐长青的脖子上。
她拿过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给余小瑜做鱼吃”这几个字。
“忘不了你。”徐长青无奈拿回自己的笔,接着在下面写到“戌时,收拾院子卫生,回房。”
回房间之后,自然就是要进入文宫中读书了。
练字、读经义这种活动放在光线充足的白天,进入文宫读书则在晚上,这样可比之前徐长青的生活合理的多了。
余小瑜满意地点点头,徐长青做好了计划,今天就开始执行。
午饭后首先便是练字一个时辰,徐长青铺开纸张,提笔缓缓书写《颜勤礼碑》。余小瑜便坐在他旁边,静静地看着写字。
自从那天发现了这“颜体”的美妙之处后,这件事便成了余小瑜的日常之一。
一个时辰后,徐长青缓缓提笔,将写的密密麻麻的纸张收起来,当成晚上烧火做饭的薪柴。
练字之后,便是科举文章的写作。
这个世界可没有如原先世界那种僵化的八股文,徐长青写文也不需要严格遵循什么破题、承题、起讲……的格式,也不必严格对仗,按照着书先贤的语气去写作。这对他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观点,不受束缚。
并且,科举的风气也并不死板僵化。童生试中,徐长青以“无为亦是有为”这种话破题都能被取为案首。
而在更高级的会试、殿试中,考生的身份更高。就算表达与经义完全相反的思想,也不会被无条件罢落。
只要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同样会被考官欣赏。
童生试中,经义写作只有一个题,而在州试中,就增加到了三道题,题量、难度都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