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大结局(1 / 2)
两人暗藏私货的信件往来伴随着局势的紧张而逐渐消停。
康平十四年的春天,霍岩带兵拿下了九江,平淮王于府邸中自尽。
自此,曾经盘踞各地的藩王相继落败,只剩下河东王骆七与坚守关中的太川王尚可一战。
坦白说,楚襄并不将太川王放在眼里。
此人年事已高,沉溺酒色。失去了李慎之等能人干将后,宛若没了牙齿的老虎,不足为惧。
加之巴郡与汉中之间的山路开拓初具规模,童庚和秦淮在山中蓄势以待数年,只要她一声令下,便可直捣盛京。
此时,就是突袭盛京的最好时刻。
据探子回报,戎族欲壑难填,背刺骆七。
河东骚乱不止,军中河东军与戎族骑兵的矛盾愈演愈烈,他当初与虎谋皮的反噬正逐渐展露出来。
在骆七处理内乱期间,她对太川王下手,就算太川王向河东求救,只怕河东也自顾不暇。
楚襄一声令下,对太川王的攻势于康平十四年三月全面展开。
战线南起汉中平原,北至盛京。
来自苍山军和许昌城的襄军从东边出发,主动对三川开战,防止三川派兵支援盛京。
战局全面铺开,在山中发育多年的童庚、秦淮也是差点憋坏了,上了战场,恨不得一击制胜。
战事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盛京便全面崩溃。
事实上,这一天的到来,早在太川王的想象之中。
他身边已无大将可用,而他年事已高,这辈子也算是活够本了。
在最后的时日里,他几乎是抓紧时间摆烂享受。
只是他原以为会是河东铁蹄踏破他的宫殿,谁料想,敌人竟是从南边来的。
太川王没有奋起反抗的本钱,更没有刎颈自杀的胆气。
求饶求得很痛快,楚襄也没为难她,命令童庚将他活捉到了巴郡,和楚熠、李慎之关到了一起。
这也算是楚襄的一点恶趣味。
她倒是蛮想看看李慎之面前两任“上司金主”,会是何种模样。
总不至于是楚熠与太川王争宠,争李慎之究竟对谁更忠心一点吧。
系统贱兮兮地调侃:“小心他们闲得发疯,给你整个狱中三角恋出来。”
楚襄表示迫不及待地想看。
两地襄军忙着在盛京和三川打扫战场的时候,骆七还在与戎族周旋。
前脚太川王被捕的消息传来,后脚又收到了济北和临淄被夺的战报。
骆七险些没绷住。
他从前最看不起这个王、那个王气急败坏的模样,只觉得过于平庸俗气,当不得君王之称。
可事到临头,他也端不起那个架子了。
“现在是几月了?”
陈宣答道:“快五月了。”
“河水都解冻了吧。”
“是,今年春天比去年暖和。”
“春暖花开,流水潺潺,襄军要北伐了吧。”
趁他安抚戎族之时,襄军趁机进攻盛京,就是防止他与太川王联手抗敌。
如今唯一能拉拢的帮手还是那群贪心不足的戎族。
骆七心中恨极,却不得不再一次低头。
否则襄军和戎族南北合围,他更难招架。
“传信给戎族首领,就说我同意他的要求。也请他别忘了自己的承诺。”
陈宣大惊,不由得确认道:“大王,戎族欺人太甚,竟要求天下一统之后,划江而治,将整个北方拱手相赠!”
“我们若答应,即便我们赢了,也会为天下所不齿!”
“若我们输,便连命都没了,名声又算得了什么。”
骆七面容冷酷,满是杀伐之意,“成王败寇,只有赢了的人才有资格在史书上说话。”
陈宣一顿,无从反驳。
他把心一横,正欲出去,骆七忽然又叫住他道:“我是不是从未告诉过你,我是谁。”
陈宣愣住了。
他也好,还是从前的吕乾月,都心知肚明骆七只是个化名。
一开始无论如何追问,骆七都只是避重就轻。
后来身份变幻,他若是再想追究真实名讳,就有僭越之嫌了。
事实上,跟在骆七身边这么多年,他心中对骆七的身份是有所猜测的。
如今见骆七有坦诚相告的意思,陈宣惊讶之余还有些莫名的激动。
也许是因为君主的绝对信任吧。
陈宣拱手道:“大王从未说过,臣不知。”
“楚温。我的名字。”
七皇子……果然如此,他的猜测并没有错。
陈宣忽然双膝跪下,“您是大燕正统,这天下合该是您的!”
“说得好!这天下本就是我楚家的!”
康平十四年五月,天气转暖。
楚襄下令军队乘船北上,沿济水航道向河东行进。
霍浔已经拿下了济北和临淄,有他开道,这一路畅通无阻。
行进途中,楚襄又传信至岭北草原,命驻守的霍安和顾重山,率领辽东铁骑南下。
他们曾经荡平北边异族,又蛰伏数年,终于到了真正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路途漫漫,楚襄除了反复研究舆图外,似乎无事可做。
直到有一日,外头传来消息说,河东王骆七原来是大燕皇室的七皇子楚温。
出身高贵,血脉纯正,这天下纷乱许久,是该回归正统了。
而南方越人本是低贱蛮夷,如今越地襄军虎视眈眈,意图北伐!
中原大地岂可奉越人为主?
大燕宗室世家、旧臣新贵应该联起手来,阻止越人北进!
楚襄听完,简直不知道该摆出什么表情来。
真枪实弹的仗还没打呢,舆论战先打起来了。
实在不行,她也公开身份,说自己是皇室九公主算了,还是当初先帝最疼爱的那个呢。
系统幽幽地吐槽:“公主不行,得要皇子才算正统。‘男女有别’啊!”
神他妈“男女有别”……
楚襄翻了个白眼。
她倒不知道那位曾经沉默寡言的七哥,原来这么会叭叭呢。
既然爱喋喋不休,打到他闭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