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修建关城与返乡(1 / 2)
历经一年,港口的建设早已完成,配套的仓库、堆场、货物装卸的工具与设备都应有尽有。
地面硬化处理工作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也在楚襄的意料之外。
她有些骄傲,心情格外好,对系统道:“反正闲来无事,你帮我搞一份傍海卫的详细舆图过来。”
系统乖巧地在商城里翻存货,“有了,六百学分一张。”
“啧,真贵。”
楚襄眼眸一转,“统啊,你想不想升职?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可以让你去主系统面前刷刷存在感。”
做了好多年学习系统的统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什么什么?”
“去和主系统抗议一下商城的定价问题,最好表现得义正辞严、大义凛然一些,让主系统看到你不畏强权的一面,必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宿主,我看你是想人家死。”
“烂泥扶不上墙啊你,路都给你指明了,你却不敢走,真让人失望。”
楚襄一边骂一边研究新鲜出炉的舆图去了。
系统本来还伤心得很,现在气得险些电路板都烧了。
还升什么职,先好好活着再说吧。
…………
傍海卫作为后世的兵家必争之地,经过两个朝代数百年的努力之后,这里终于建起了一个世所罕见的军事关防体系。
想要复制后世那完善而辉煌的关防设计是不可能的,楚襄只能因时制宜地参考其中最适用于当下的部分。
当然她相较于后世朝代,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她拥有水泥和钢筋。
她所建筑的关城也许没有那么完美,但坚固程度上,绝对遥遥领先。
从夷州返回辽东的海上,楚襄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傍海卫的关城设计上了。
无论怎样,她得画个初步的规划图。
作为咽喉要道上的关城,楚襄并不打算赋予其民事作用,只承担军事作用就好。
所以面积不需要太大,依据其平坦细长的、南北走向的地势,设置两座控制进出的南北城门就好,东西两侧不必设城门。
南城门附近可以设计一个预警报时的钟鼓楼,用以警戒。
此外,城墙的设计肯定是最重要的,四周外设垛口,内设一道宇墙,墙上开了望口,方便守城的军士凭借宇墙的掩护,观察敌军情况。
火器发射孔和雷石孔也必不可少。
最后是墩台的建设,楚襄希望墩台不仅仅是个哨岗,更是驻守人员的宿舍。
平时可以遮风蔽雨,贮存粮草武器;战时便是一个居高临下的炮楼,只要提供足够的火力,就能令外敌箭矢不能及,铁骑不敢近。
放在大燕,建造这样一座宏大的军事关城,无疑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若是处理得不好,搞不好还会引起民怨沸腾。
为此,楚襄细致地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资产。
庆幸的是,她在南方实现了以战养战的目标,霍浔的征伐根本没让她伤筋动骨。
辽东各县城的建设基本都画上了句号,水泥窑的水泥产量提升的同时,需求量反而在稳步下降——她去夷州之前,也交代了水泥窑继续大力生产。
所以建城材料上,也不用她额外操心。
主要的大头支出是在人工费上——民丁的征用是必须的,同时让军士们轮换着来协助修建。
当然,她还有一个获取廉价劳动力的方式——收容战争流民。
战争令太多人流离失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