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纳秋粮(2 / 2)
季协对其道:“广明,齐国覆灭后,不用再侍奉我,往后都跟随着公爷!”
昌广明急道:“大将军!”
“勿要多言,听我吩咐便是!”
……
田晔听了江柏所言,决定在秋收之时,到翼州城附近的县城,瞧一瞧纳粮之事。
当前局势混乱,田晔不敢消失太久。
翼州城北边有个小县,名丽阳,得此名,因此地阳光好,土地肥沃,粮食年年丰收。
八月末,百姓纳秋粮的日子,换了一身衣物的田晔,带着几个随行,去往丽阳。
途中之时,田晔遇见了好些到县衙交秋粮的百姓,有条件的,赶着驴车拉秋粮,没条件的,推着板车,更没条件的,直接扛着去。
田晔年年在朝廷之上,听那帮官员说丰收,哪里见过此景,心中暗骂那帮官员,言而不实。
有纳粮的农夫们指引,倒省了田晔问路的麻烦,跟着他们走,就能到县衙。
可是!让田晔没想到的是,纳粮的地儿,根本不在县衙。
田晔,跟随着农夫们的队伍,进入了丽阳县,眼瞅着前面就是坐北朝南的丽阳县县衙,却发现纳粮的农夫们,没往县衙去,转而拐进了离县衙一街之隔的小巷。
给官家纳粮,不去县衙,去别处?
田晔跟随而去,见百姓们在一院门外排队,那门外摆着一张桌子,桌后坐着一锦衣男子,手持毛笔,为缴纳了秋粮的农夫们做记录。
在桌子前,摆放着一个未封顶的木箱,上书一个“官”字,田晔识得此箱,那是用来丈量百姓纳了多少粮的官秤,那箱装满了,今年的粮就算纳足了。
田晔还没开口问,为何纳粮之地不在县衙,前面先传来了骚乱。
一位农夫,手牵一位孩童,在向桌后之人求情:“大人!行行好吧!家中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了,左邻右舍也借遍了!”
桌后之人说道:“圣上有令,今年军情告急,每家每户,多纳粮一斗,此时早已有人通知了尔等,我知道你的困难,可我也只是个当差的,收不上粮食,也得挨罚,你呀,快去想想办法,将这粮给补上!”
远处的田晔,听闻了此话,心中愤怒,朕何时下过此令?
那农夫不愿放弃,继续求情。
桌后之人又道:“别在这影响他人纳粮,不然我叫人了!”
农夫悻悻退去了,纳粮之事继续进行。
田晔压下心中愤怒,好言问身旁一农夫:“纳秋粮不去县衙,怎跑这儿来了?”
该农夫瞧了眼田晔,又瞧了下他身后的随行,不言不语,只是摇了摇头。
江柏让自己来瞧一瞧纳粮之事,看来这当中的猫腻很多啊!
田晔不想在此处引起骚乱,趁着那些收粮的人,没注意到他们,转身出了巷子,随后命随行之人,前去打探这是怎么回事!
不多时,一位随行,带着一位皮肤黝黑的庄稼汉来见田晔。
田晔与之道:“不用行礼了,与我说说看,这纳粮不去县衙当中,怎跑那巷子里去了?”
庄稼汉打量着一身富家翁打扮的田晔,出声询问道:“大人真敢管这事?”
“但说无妨!”
庄稼汉想了想,今年多纳了粮,来年日子肯定苦,回忆着饿肚子的滋味,脑袋一硬,便开了口:“大人想知道哪些事?”
田晔道:“所有!”
庄稼汉道:“大人,咱们纳粮不去县衙,是因管户籍的官员,出去办差了,那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去办差!”
田晔吃惊道:“每年?”
庄稼汉直言不讳:“按照律法规定,咱们若不按时纳粮,延时会多交粮食,那人挑这个时候办差,是想让咱们不按时纳粮,多交粮食!”
田晔又问:“现在给你们纳粮那人是谁?”
庄稼汉道:“帮我们代缴的!不过,他要收取一部分粮食,作为代劳费!”
田晔问道:“这人和那帮官员,明显串通好了,你们还纳粮?”
“这事,我们当然知道,也有人为我们讨说法,可那人最后死在监狱里了!”
田晔心中一冷,又问:“还有其它猫腻吗?”
“那秤也有猫腻,咱们在家中,明明按照官家所讲,备足了要缴纳的粮食,可一倒入那官秤当中,就少了一截,为此,咱们每次不得不多准备些粮食!”
田晔问道:“要多缴纳多少?”
“少则一斗,多则两三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