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承正殿受命(2 / 2)
他的父皇是个明君,但也有帝王生性多疑的一面。
战时换下挂帅之人,不仅是忌讳,谢家军也没人会服,甚至还会逼反谢蘅。
这场战打赢了,才是秋后算账的时候。
可偏偏这个时候,谢蘅遇刺,滞留在了景州。
很难不让人怀疑,她遇刺是假,不愿回京才是真。
但这一切,只是武成帝的怀疑,却不是崔简的想法。
谢蘅屠城,再到遇刺,这中间一定另有隐情,毕竟谢家家小都在京城,她不会不管自己的母亲和弟妹,做出谋反逆天之举。
半晌,崔简朝武成帝拱手行了一礼,道:“臣对此事并不了解。”
武成帝转过头,看着他一哂:“滑头。”
须臾,武成帝接着道:“三年前,朕派去工部郎中李成为钦差,去督查景州地陷一事,谁知,人才刚到地方,就酗酒狎妓,溺水而亡了。”
说到这件事,武成帝就来气,好好的钦差大臣,酒后溺亡,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崔简默默听着,已经把皇帝的想法摸得七七八八了。
景州有猫腻,他早就怀疑,所以派了钦差大臣去查访,只可惜人去了,却“意外”死了,而这次,谢蘅也是在景州遇刺,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一个想法便在帝王心头形成了。
谢蘅要据景州之地,与天子抗衡。
思此,崔简心下一叹,他的父皇终究是老了,想来想去,还是怀疑谢蘅拥兵自重。
那厢,武成帝沉默了一会,又道:“澜城……朕没记错的话,澜城就挨着景州吧?”
崔简眉头一皱,打断帝王的胡思乱想,“臣此去景州,一定将事情查的水落石出,请陛下放心。”
闻言,武成帝微微怔忡,抿着唇点了点头。
……
从承正殿出来,崔简心事重重。
方才君臣交锋,他很明显能感觉到武成帝话里话外的疑虑,以及平和语气里暗藏的杀机。
这次谢蘅若真的回来了,谢家军也得改旗换帜。
不知不觉走到了太液池旁的匝道上,崔简远远便瞧见了一个锦衣华服的貌美妇人,携着浩荡的仪仗,与自己相向而来。
他掩下眼底的厌恶,站到路边宫墙之下。
“崔寺卿,这是刚从承正殿出来?”
着靛蓝宫装的女子在他身前驻足,柔声一问。
崔简凝眸望着脚下,垂首应是。
“唉……”
身前的女子忽然叹息了一声,打量了崔简片刻道:“若是本宫的弟弟也能如崔寺卿这般少年有成就好了,不然,也不会挨别人一计窝心脚,躺在床上半个月都爬不起来了。”
她这话指的是什么事,崔简心里当然知道。
一计窝心脚,都算是便宜他的。
但还是佯装不知不解,“贵妃娘娘说笑了,蔡世子是您的亲弟弟,谁敢踹他的窝心脚?”
蔡贵妃扬起嘴角,鼻腔发出细微的轻“嗬”,“我的亲弟弟怎么能和皇后的内侄相比?”
说完这话,她似有深意地在崔简身边绕了半圈,冷媚的眸光凝结着一丝杀意,却并没继续多言,便领着宫女太监径直离去了。
待那一行人走远,崔简才缓缓抬起头,弹了弹身上莫须有的灰尘,冷哼一声,转身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