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承正殿受命(1 / 2)
不知不觉,三月已近尾声。
这日,天碧澄,风和煦。
明媚阳光下,宫城的明黄琉璃瓦反射着熠熠华彩,仿若镀上了一层薄金。
太液池的新荷露出了尖,夹岸繁花似锦。
未时二刻,承正殿。
一排红木轩窗朝外洞开,微风拂动纱幔,将远处的湖光山色携入窗景。
铜鎏金香炉顶,青烟袅袅。武成帝歪靠着一个缂丝双龙戏珠的软枕,目光沉沉落在案头那封密信上。
殷善进来通报:“陛下,崔寺卿来了。”
武成帝“嗯”了一声,龙睛微凛,坐直了身子,“让他进来。”
不多时,崔简入内,拱手朝武成帝行了一礼。
崔简微微垂着眸,目视斜下方,神色收在纤长浓密的睫毛下,皇帝这个时候宣召,必不是为了下棋。
果然,他听见武成帝长吁了一口气,“这是今日从景州送来的密信。”
武成帝伸手将密信拿了起来,示意殷善递给崔简。
崔简面上并无异样,但听见“景州”二字,眼中还是掠过了一丝诧异。
他接过信,展开迅速地览过,那一丝惊讶也迅速地蔓延开来,像一滴落入水中的墨,染透了整个眼眶。
密信中说,谢蘅在回京前夜遇刺,身中毒箭,命在旦夕。刺客得手后跳下山崖自尽,尸骨无存。
……
下意识地,崔简便觉得,这件事极有可能与澜城的那件事有关,但当下,没有十足的把握,他并未开口提及。
而且,这封信用笔十分微妙,不像是谢蘅的亲信所写,倒更像是她身边的眼线,在向皇帝报告她的一举一动。
谢蘅不会察觉不到这个人的存在,留着他只是为了让皇帝放心,但很多事也不会让他知晓,所以这封信的内容自然也就存疑了。
“陛下,臣认为此事有蹊跷。”
崔简的口吻平淡,觉得这个蹊跷之处,武成帝应该能想明白。
谢蘅的武功不弱,身边又都是军中的高手,什么样的刺客能杀得了她?
武成帝垂着眸思考了片刻,兀自起身,慢慢走到大殿中央那个巨大的沙盘前。
他十六岁登基,以武功立威,对开疆拓土有着一种狂热的痴迷,所以这殿内,常年摆放沙盘,只是这些年,闲置了而已。
年轻时的那份激情,也随着岁月流逝慢慢消弭。
此刻,负手凝着地图中景州的地界,他缓缓一叹道:“这件事朕何尝不觉得奇怪。所以朕打算派一个人去景州接应谢蘅,并督查景州一切军政要务,但她遇刺的消息又绝不能外泄,派别人去朕不放心……”
言下之意,便是要把这个差事派给崔简。
崔简拱手一拜,这也正中了他的下怀,“臣明白了,臣必不辱使命。”
看他应下的这么爽快,武成帝睨了他一眼,“景州那个地方,不是那么太平,你此去一定要万分小心。”
崔简诧然抬眸,“陛下何出此言?”
武成帝踱了两步才道:“澜城的那件事情,你怎么看?”
闻言,崔简不由地神色微凛。
此前,谢蘅屠城的消息传回京中,闹得沸沸扬扬,陛下却不顾御史的弹劾,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朝中以户部尚书蔡赟为首的一批清流文臣十分不满,觉得谢蘅接管谢家军本就有牝鸡司晨之嫌,今又添暴虐弑杀,屠戮无辜的罪名,合该褫夺封号,召回京中治罪。
但陛下压下此事,绝非因为信任谢蘅,也绝不是要包庇她。
而是忌惮。
十万谢家军,即使在一个女人手里,也不可能让皇帝放心。
更何况谢侯死后,他的从将全都唯谢蘅马首是瞻,私下里更是直呼其为少主,这些话……传到皇帝耳朵里,他会怎么想,别人或许不知,但他做过太子,心里再明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