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放弃火绳枪(2 / 2)
还不等两人完全直起身,崇祯就再次开口:“工部可有提升火器威力的办法?”
崇祯之所以只问工部不问兵仗局,那是因为李凤翔刚接手兵仗局对火器、知之甚少,问了估计也是白问。
听到崇祯的问话,工部尚书郑三俊不免有些诧异,皇帝怎么会突然问这个,虽然不解,但皇帝问话却不可不答,赶忙躬身应道:“回禀陛下,现在的火绳枪已经是几代人经营的成果,想要再提升威力很难。”
崇祯对郑三俊的回答并不觉得意外,想了想接着说:“朕记得毕懋康撰写过一本《军器图说》里面记载有一种火器叫燧发枪,工部也有复踏本你可有专研过?”
“回禀陛下,微臣只是略微研读过,按书中记载燧发枪确实比火绳枪威力更大、使用更方便,射程和精度比火绳枪也要更高,但工艺相对火绳枪更为复杂,前些年工部又因经费不足,所以至今燧发枪还停留在图纸之上。”郑三俊略显尴尬的说道。
听了郑三俊的话,崇祯深呼一口气,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内心对原本的崇祯失望无比。
原因无他,概因毕懋康所着《军器图说》一书中,详细的记载了燧发枪的生产制造工艺,可不知怎么图纸外泄,最开始制造使用燧发枪的人却是法兰西人。
在历史上恰恰是这些盗窃科技文明的欧洲人,在晚清时期手持燧发枪踹开清王朝大门,在华夏大地烧杀抢掠、横行无忌。
崇祯定了定神,心想,看来想要造燧发枪还是要等毕懋康来才行,这样的念头在崇祯心里一闪而逝,转而吩咐道:
“即日起,工部和兵仗局停止制造火绳枪、三眼铳,全力打造刀兵铠甲。”
两人听了崇祯的话都有些不明所以,李凤翔只是崇祯的家奴,虽然不解,但也没有多问。
郑三俊却是不管不顾,壮着胆子疑惑的说了一句:“陛下,这又是为何。”
“朕刚从军营回来……”崇祯把卢象升说火绳枪鸡肋的话,简略的和两人说了一遍,两人这才恍然大悟。
而后崇祯便不在继续火绳枪的话题,转而向郑三俊问道:“工部可还有打造宝船的图纸?”
郑三俊闻听此言,像是想到了什么,惊讶出声:“陛下莫非是要打造宝船?”
“怎么,有何不可?”崇祯盯着郑三俊反问。
“微臣失言,请陛下恕罪。”郑三俊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自己怎么可以当面向皇帝发问,赶忙躬身告罪,随即话锋一转答道:
“回禀陛下,宝船的图纸公布倒是有,可是我大明已经很多年没有造过宝船了,缺乏有造大型战船经验的造船工匠,而且朝廷的造船’船坞也已经荒废,现在要是重启,必定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不一定能够造出宝船来。”
崇祯在听到郑三俊说有宝船图纸时满心欢喜,可在听到后面的话语后又心如死灰,不禁感慨:这燧发枪和宝船,虽然有图纸,却是水中花镜中月看得到摸不到呀!
一番感慨后,崇祯想了想,斟酌着开口:“没有制造大型战船经验的工匠、那就培养,工部立刻组织招募有造船经验的工匠,按照宝船图纸打造战船,开始的时候可以把吨位造的小一些,慢慢积攒经验,造船的地点就选在天津卫。”
崇祯话音刚落,郑三俊就一脸雾水的接过话头:“陛下,能制造大型船的船坞都在江南,我大明在天津卫并没有大型船坞。”
郑三俊嘴上说着,心里却是忍不住嘀咕:这陛下莫不是头昏?要不然怎么会连天津卫没有大型船坞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