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放弃火绳枪(1 / 2)
回到紫禁城的崇祯,让人把两个食盒分别送到坤宁宫和慈庆宫后便进了御书房。
崇祯坐在御书房的椅子上愣愣发呆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良久像是做出了什么艰难的决定,才缓声开口:
“王大伴,传工部尚书郑三俊、兵杖局掌印太监李凤翔。”
“老奴遵旨。”
王承恩应了一声后,夺门而出,把事情交给两个小太监后又走了回来,看了看崇祯斟酌着开口:
“皇爷,那牢里的徐子胤怎么办,他毕竟是魏国公之子,总不能就因为这点事把他给杀了。”
王承恩跟在崇祯身边多年,对大明现在的朝局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王承恩之所以这么说,是担心崇祯一怒之下真的把徐子胤给杀了。
崇祯听着王承恩这明显是在劝说的话语,笑了笑打趣的说道:“怎么,王大伴也把朕当暴君了,即使朕真的是暴君也知道现在不是动魏国公府之时。”
“朕可不会犯杀子之痛、夺妻之恨这种让人意难平的糊涂蠢事。”
崇祯嘴里说着,心里嘀咕:要动就要连根拔起。
王承恩一听这话,赶忙请罪:“老奴不敢,是老奴多嘴了。”
崇祯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王承恩解释:“你是不是很奇怪,朕既然不打算动魏国公府,为何要杀了魏国公府的管家,又要把徐子胤打进大牢?”
还不等王承恩有什么反应,崇祯就自问自答的接着说:“虽然朕现在还不能把这些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的勋贵怎么样,但给他们一点下马威,让其行事收敛一些还是可以的,至于徐子胤……”
说到这,崇祯便不再多言,露出了一抹谁也看不懂的笑容。
崇祯不说王承恩自然也不敢问,只是愣愣的站在一旁。
慢慢的崇祯收住了脸上笑容,静静的陷入了沉思,虽然自己现在已经稳住了大明的基本盘,可明朝的灭亡不单纯是流民和建奴造成的。
想要让大明屹立于世界之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崇祯思绪飘散,一时想了很多,直到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工部尚书郑三俊和兵仗局掌印太监李凤翔请见。”
崇祯这才回过神来,随口说道:“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李凤翔和郑三俊便迈步而入。
“微臣郑三俊参见陛下。”
“奴婢李凤翔参见陛下。”
崇祯微微抬手:“免礼平身,起来说话。”
“谢陛下隆恩。”两人应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