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三年倏忽而过(1 / 2)
因为小崔瑜的出现崔知意在崔家逗留了挺长时间,临近夕阳快落山时才回了穆家。
一回到穆家就去跟穆母请安。
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穆母变了,经常发呆,她离开穆家那么久,来到慈安院第一眼看到就是发呆的穆母。
“母亲!”
穆母回神,笑着望向崔知意。
“回来了就好,辛苦你了。”
“母亲说的是哪里话,事儿都是别人在办,儿媳就是听一听,再说一说,可不敢说辛苦。”
“你不用自谦,我都看在眼里,这两天你先好好休息,后日需要你跑一趟,后日司马家的嫡姑娘及笈,帖子早已送过来,你代我去一趟。”
“司马家的嫡姑娘?可是荣妃的侄女?”
“正是荣妃的侄女,你姚家大伯家的大姑娘就嫁到司马家,司马家的嫡姑娘喊她一声嫂嫂,这位嫡姑娘又跟姚家的其他姑娘关系不错,如今她及笈,荣妃很喜欢这位侄女,及笈之礼准备大办,你替我去一趟,正好跟你堂嫂嫂认识一下,她们都是好相处的人。”
四月牡丹,国色天香。
因为司马家的嫡姑娘出生于四月,恰逢院中第一株牡丹盛开时这位嫡姑娘出生,所以小名叫做牡丹。
家人更是为其种了满院子的牡丹,每年牡丹花开之际便是她的生辰,如今牡丹已经及笈,司马家为其举办的笈礼可以说是无比盛大。
就是宫里的荣妃也早早派人送去华服,听闻这件华服是由皇家绣娘为其定制,不仅华美非常,还代表皇家赏赐。
及笈之礼对于一个姑娘来说重要程度仅次于大喜之日。
及笈之日所穿的衣服被称为笄服,皇家赏赐笄服这是极少见的。
这场及笈之礼盛大程度可想而知。
崔知意知道这一点,早早开始准备。
那一世她参加过这场盛大的及笈之礼,跟着穆母过去,还有穆子昭陪着。
如今穆母穆子昭不在,穆母不去,易婷婷被关在内院,只有她一人过去。
司马家嫡姑娘的及笄之礼是一个开始,她没想到接下来会有那么多宴会需要参加。
从这个宴会开始,崔知意开始真正过上穆家妇的生活,穆母没给她待在后院的时间,给她安排很多事情。
除此之外凡是送到穆家的帖子,只要是她有资格参加的都会让她代替穆母前去参加宴会。
就这样从四月伊始,崔家的姑娘以穆家妇的身份开始频繁出现在京城的宴会。
她的生活跟那一世完全不一样,不再围着后宅的一亩三分地,甚至都没空想她跟穆子昭那一点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一年崔知意十七岁,嫁入穆家的第二年,穆子昭离京的第一年。
没有穆子昭的日子对她来说都是好日子,她不需要跟穆子昭虚以委蛇,不需要天天跟防贼一样防着他,更不需要跟他过着怨偶的夫妻生活。
如今的她身边都是对她好的人,婆母疼爱,兄长关心,手里有权又有钱。
若是穆子昭能永远不回来,她可以一辈子守活寡,一辈子不离开穆家。
这种白日梦做做就行,现实中想都不能想。
守活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穆子昭远在黎城,却时常寄家书回来,家书里都有关心她这位夫人,却没有给她单独写过家书,都是由穆母转达关心。
除此之外穆家那些前往各地的商户开始送回来不少好东西。
她没有看过京城外的风景,没有见过海,没有见过草原,没有见过雪山。
他在距离京城很远很远的地方找到好看的东西让人带回来,让穆家的所有商户都成了他的信使。
他走了,却开始跟所有人说很喜欢她。
她去参加的每一次宴会都会有人满眼羡慕地和她说话,说她修了几辈子的福才嫁给这么一位好男人。
因为穆子昭这些行为,好些人跟她闲聊时说起京城某些后宅之事,说谁谁谁家外出为官不到三个月就养了外室,早就忘了家里的糟糠之妻。
又说谁谁谁家的夫人不辞辛苦跟着丈夫外放,结果一些乡绅送来美人,男人直接养起了美人,因为外放没有长辈盯着,这家夫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有人越说越羡慕她,都说她有福气。
面对这些人的羡慕崔知意并未有太大反应,依旧忙着各种事儿。
这一年崔知意十七岁,她十七岁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穆子昭的离开,崔瑾考中探花,顺利进入翰林院当差,她自己则在穆母的安排下学着如何成为当家主母。
穆母让她管家,庄子交给她管,铺子的事情也慢慢让她插手。
京城中各种宴会不再只给穆母下帖子,帖子会直接下到她面前。
慢慢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曾经养在深闺不知愁的崔知意早已不见,多了一位合格的穆家少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