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讨价还价(1 / 2)
100 讨价还价
“虽然为父亲自给你镇守河套,但是你知道的这么多军队,再加上他们家属,一个士兵带两个家属,一个老婆,一个成年儿子,就是30万人。所以这殖民公司还有皇庄,为父就不给你了。”人吃马嚼的,如果没有国家负担,那他多年积攒,富可敌国的财富,就是最好的补充。
以后实在没钱了,可以利用十年前就开户设立的金陵股票交易所,卖殖民公司的股票套现,来持续坚持。
太子安此时还没掌权,自然没办法讨价还价。
“锦衣卫骨干,我带走,但国内的,我都交给你,塞外的,我带走,你就不要管了。东厂主要是对内,我也交给你。记住,特务机构,不管是谁说要取消,都不能取消,天下的官员,没几个自觉的,他们都想蒙住你的眼睛,锦衣卫和东厂,就是你的两只眼睛,可以让你把视线突破这道城墙,遍布到全国各地。”
太子安,这一次,真的确信,吴王地是真的要把国家,这个还很虚弱的王朝,交给他了。
说实话,他还是有点小感动的。
至于秦爸爸口袋里那富可敌国的财富,虽然眼红,但他自己也是参与者,深知小金库的重要性。亲爹让他把多年积攒的小金库交出来,他也不乐意啊,除非人死了。
两父子,很快就取得默契。
接下来,就是调兵遣将。
本质上,这是吴王地把阻扰王朝交接班的一帮守旧派,集体打包带走。
太子安现在是最大的改革派,这导致他必然被这些老臣抵制。
吴王地害怕他压不住。
于是选择打包带走。
整个准备工作就持续了半年。
其中最大变化就是,北军禁卫军,南军御林军和中军虎贲军,再次启用了大量年纪超过30岁的老兵。
反而把大量20-25岁的骨干,留在了洛阳和长安的军营。
很明显,就是为了方便,吴王地离开后,太子安以这些少壮派骨干为基础,重建南北中三军。
而他太子安的基本盘,东西两军,基本上不动。
吴王地和太子安的操作,瞒得住别人,肯定瞒不住相国张道衍。
夜晚,张道衍穿着道袍,前来拜会:“陛下,你我师徒缘分已尽,特来告辞。”吴王地想了想,道:“也好,最近的一些事情,瞒得住别人,恐怕瞒不住恩师。急流勇退,也是一条道路。”
吴王地的话,让张道衍确信了自己的猜测。
那就是当曾经的功臣锐变成皇帝口中的“残民反动派”的时候,要么杀,要么迁。
没有人是没有用的,只是可能放错了位置。
既然猜到了,张道衍很默契的没有摊开来。
而是坚定不移的选择归隐。
吴王地没有选择留下他,否则就是下一个伍子胥,下一个李善长,胡惟庸。
次日,吴国相国张道衍“挂印消失”,一时间引起洛阳轰动。随后,吴王地宣布为了纪念张相国的功劳,不再增设新的相国,其职权由左右相接替分担。
至此,吴国的二元君主制,正式蜕变成君主集权制和群相制结合的体系。
南下龙虎山的路上,张道衍穿着粗布衣裳,带着斗笠。以及追随他的弟子,就这么走了。
“师父,你就这么走了,不怕陛下怪罪?”
“这样是最好的结局,否则陛下不动手,太子都要动手了。记住,张春来,当强大的外敌消失的时候,内斗将变成主要矛盾,这个时候留恋的人,要么粉身碎骨,要么...”
“要么怎么?”
“没有什么,我们一开始站队的就是陛下,随着太子掌权,我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人为官一辈子,有时候只能选一个君主,再选,人家也不会信你,那又有什么意思。”
小道童张春来问:“此次北伐,陛下会赢吗?”
“禁卫军有老将巨臣,法正,御林军有麻成,公孙信,虎贲军有马孙成,陆鞍,锦衣卫有车侯,泄昆,麻鼬,吴缸,这些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如果赵无恤选择遁入大草原,恐怕还能活命,如果硬碰硬,必死无疑。放眼天下,还有那股势力,能和我大吴抗衡。”
“你不是说,吴王掌兵的能力在十万之间?”
“那你看看,陛下掌兵有超过十万吗?陛下或许指挥不了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但是指挥十万人。还是很容易的。
不要小看当今陛下,有时候打仗,会用人比会指挥更重要,你信不信,我们还没到龙虎山,那帮老将就已经把仗打完了。赵无恤一定会选择遁逃。至于会不会让林胡王当炮灰,就看他怎么想的了。”
一行人,躲躲藏藏,确实并不着急抵达目的地,龙虎山。
这个教派从此以后也再没有牵涉政坛,反而在江湖上,频繁传出行侠仗义的壮举!多年后也成为南方武林的泰斗,在少林武当尚未崛起之前,悄然占据先发优势!
不谈龙虎山,也不说前相国!
而在此期间,收拾粮草细软的六万精锐中央军,已经连夜出发。随后是人数高达三万的锦衣卫押运着粮草北上。
最后离开的是带着“万骑”亲军的吴王地。
总共十万人。直接从雁门关,越过代国,直扑河套。
而西面的雍州各郡,也组织雍州兵,从侧翼助攻。
当秋高气爽的十月,吴王地抵达黄河边上的九原城(包头一带)时候,不仅仅给这个赵无恤修建的小城堡命名九原城。
还选择就地驻扎。
十万大军一人双马,不断搜索。
果然,别说赵无恤的两万赵家军,就连林胡,娄烦,匈奴,义渠各部,都选择连夜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