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个局!(2 / 2)
这让太子安感觉到危险。因此最近和东西禁军的将领来往更加密切。
而拥有锦衣卫和东厂两大特务机构的吴王地,显然一清二楚。汉武帝是因为什么杀死太子刘据的。
还不是有人在中间捣乱。你会说,谣言止于智者,把那些散布谣言的人抓出来干掉,不就完了。
呵呵,权力的游戏,没那么简单。
这一系的斗争,本质上是守旧派和改革派的搏斗。
也是军中旧派和少壮派的交接班之争。
都相当廉颇,为国家尽忠到死,但你一直占着位置,年轻人怎么上位,你当大将军当到了八十岁,我们难道就要从三十岁,等到六十岁?
吴王地考虑再三,想到了唐朝六味地黄凡的李旦。
同样的情况,李旦直接选择退位,让给李隆基。
于是李隆基迅速破局,太平公主为首的守旧派,也就是武则天势力,被连根拔起。
至于后来李隆基搞出安史之乱,那也不是李旦能想到,那么聪明的儿子,居然一步步走到了绝路。
这还是说明,掌权者一直掌权,难免固步自封。
费尽心机,建立的大统一的吴帝国的吴王地。
并不想毁于一旦。
太子安忍住想要仰天长啸的冲动,“父王,你还春秋鼎盛,何必如此急着退位。”
吴王地瞥了他一眼:“那要不,在等几年?”
太子安悻悻然。再等几年,他都不知道会不会死在吴王地的前面。他身体还没吴王地常年练舞来得好。
要知道吴王地可是越女青儿的关门弟子。一手越女剑,如今早已经出神入化。
而他忙于公务,反而没时间多做练习。
“我们父子,不用假惺惺的。作为开国皇帝,我基本上做到了该做的事情,继承人,就你现在的能力,只要继续执行既定的休养生息政策,未来必然是留名青史的好皇帝。
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像我一样,好好培养一个继承人。如果继承人拉胯,哪怕强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也是半途而废的下场。我们两父子,要把祖宗之法,早早确立好。比如第一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哪怕任何时候,枪杆子必须掌握在国君手上,否则交给权臣,权臣篡权,交给外戚,外戚篡权”前有王莽,后有杨坚,赵匡胤。
第二条“君为舟,百姓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三条“尽信文武大臣,而不信百姓,国必灭!”本质上官员面对国家灭亡,可以选择换老板。反而是百姓,更容易拉拢。君主,百官和百姓,就是一个食物链体系,君主为民杀官,官为君主牧民,民为百官当兵纳粮。如果君主和百官合起来欺负百姓,那么百姓只能官逼民反,大家一起死。
这近几年,吴王地给子孙准备了很多“祖宗家法”。
与其说是祖宗家法,还不如说是“帝王心术”。一部厚厚的“厚黑学”。比如,吴王地就明确禁止子孙学儒家经典,强调,那玩意是用来让官员和百姓学的,自己坚决不能学。谁学谁就是自取灭亡。
很明显,太子安,燕王定等人,都是学的他的“厚黑学”。当政治人物,脸皮一定要厚,心一定要脏,要黑。
不然你怎么斗得过坏人?被条条框框限制的好人,就很难是没啥限制的坏人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