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沛州十一县(1 / 2)
苏安延接到陈好的来信,已经是十五日之后了,沛州战事刻不容缓,苏安延只得带小队人马先行支援,新任领兵大将宣平候次子钟熠则率剩余兵马粮草继续行军。
“展信安,距陛下出征已过七日,赈灾款已经下批至各县,姜城外头也开始了第一批救灾房的搭建,林姐姐和郡主出力甚多,莫家长女莫秋秋亦是,调集锦都周边瓦匠工匠,出资甚多,可提携。
火药的材料和配比我已经实验出来,托人去信宾州,想来很快就能击退东凌。
音夫人于昨日来信,还送来了黄金三箱,司马大人随军出征,亦是劳苦功高,锦都各官员出力,我亦一一记录在册,待陛下归来,一一嘉赏。
朝中之事由宣平候、纪大人和顾大人三方坐镇,百官为国为己担忧,倒也和睦,齐心协力无差错,百姓也上下一心有难互助,锦都得以维持从前的繁荣。
国师身子也在日渐恢复,白发少了许多,我卜阵能力依旧差的不行,但寻物已经是个熟练工了,至于寻人嘛,还不好说。
总之,朝中、锦都都无需陛下操心,陛下只管赴敌。
信纸最后两行就留予我罢,古言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望能与这沧海水、巫山云早日相见。
对了,还有答应扶风陛下去吃的团年饭,都等陛下回来赴约。”
苏安延心中欢喜,思念夹杂爱意随冬日凛冽的寒风一同扑到她的脸上,鬓间为见陈好特意留长的黑发被风吹起,又抵在她的唇边。
好像思念有了实体,与苏安延诉说。
但战事要紧,苏安延并没时间再去仔细瞧第二遍、第三遍,席地坐在数下燃起的火堆旁,以冰凉的盔甲做案板,执笔写下自己不加装饰的爱意。
“展信安,来信已经瞧过,对于锦都我放心不少,还是这冬日的寒风强悍,时时将我拍打清醒,为丁叔报仇的念想愈发深了,就化作了日夜兼程的动力,而好姐姐,你是我归家的动力,行军仓促,信纸留白太多,也做我私心的寄托罢了,陈好,陈好,陈好......”
苏安延在后半段的信纸上写满了陈好的名字,试图填补这些天的空荡。
最后信纸写不下了,苏安延不舍地停笔,将信纸叠好放进信封让传信的人送回。
不知道下次再有提及陈好、有处可宣泄想念的机会要到何时了。
又过了五日,苏安延才带领万人的队伍抵达了沛十一县,前来迎接的是司马英渡,他的火药包已经成功制作了出来,并投放到此次的战事之中。
加之司马英渡本就不是武官将士,冲锋陷阵、出谋划策也用不上他动脑,于是他便成了此时唯一能偷闲的人。
所以接到消息,他便自请领百人小队来接应苏安延、讲述沛州战事。
谁料刚进沛州十一县,便有大夏士兵破窗而出,剑锋直向苏安延,司马英渡惊呼一声不好,弃马挡在了苏安延前头。
苏安延也被此次袭击打的措手不及,也迅速下马与大夏士兵缠斗。
“十一县地方不大,他们人数不会太多,保护好陛下!”司马英渡喊道,又挑开一剑,虎口被震的发麻。
他虽说会武,但与常年征战沙场的将士还是天差地别,将士们的招式不讲究花里胡哨,但招招都是奔人命门而去,一身蛮力巧用,司马英渡很快就被击退到大陈士兵的保护范围之内。
苏安延击退一人,才退进大陈士兵之中,一边防守一边问道:“司马英渡,十一县藏兵数千,你领兵路过难道没有察觉!”
司马英渡也皱着眉头,回道:“沛州十县和十一县的百姓都被疏散到了七县和八县,甚至九县都在考虑遣散的范围之内,十一县无人居住,来时也是落雪无声,且雪面无踩踏痕迹,是臣失察!”
苏安延倒是也能理解,毕竟司马英渡武功不怎么高,带兵也只有百人,想不到勘察也是情有可原。
“过了这关再跟你算账!”苏安延说道,又冲进了战场里。
司马英渡听出苏安延的语气只有愤怒,未见责怪,心里稍稍松了口气,抬眼瞧见了屋顶上潜伏的敛收,嘴角勾唇一笑。
敛收对上司马英渡的视线,心中了然,从另一边进了屋子。
屋子里姚维安举着剑,一个劲地打颤,凑在门缝跟前冷汗直流,眼睛里有惶恐不安、紧张,咬着牙心里默念“杀了他”,他盼着苏安延赶紧死在他人的兵刃之下。
当苏安延的目光扫视到姚维安所在的方子时,姚维安都会心惊胆跳,口水咽了又咽,心中作为反贼对苏安延的害怕他无法克服。
“你在怕什么?”敛收“砰”的一声将门关严,问道。
姚维安攥紧了手中的剑柄,手心的汗让他担心剑脱手惹出笑话,他看不起敛收低微的身份,面对他时自然也没那么多心虚害怕。
“谁怕了?跟你有什么关系?管好你自己吧。”姚维安说着往屋子里站了站,没再靠着门,不屑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