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识点(4)(2 / 2)
嗜温菌:10~45℃ 最适温度:20~40℃
嗜热菌:25~95℃ 最适温度:50~60℃
病原菌最适温度一般为 37℃
④渗透压:等渗环境
⑤气体:O2(需氧型和厌氧型的环境),CO2
2.细菌的个体生长繁殖
①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法[繁殖]进行无性繁殖,球菌沿赤道轴分裂,杆菌沿横轴分裂
②细菌每分裂一次称作一代,所需时间即世代时间
③在适宜的生长繁殖条件下,细菌的繁殖速度是相当快的,多数细菌的世代时间为20~30min,个别菌如结核分枝杆菌为 18~20h
3.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区别细菌总数和活细菌总数)
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查细菌数,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的曲线即为生长曲线,生长曲线表示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迟缓期
生长曲线人为分成 对数期 一直强调,爱考
稳定期
衰退期
3.1 迟缓期
细菌接种于培养基后短暂适应新环境的阶段
特点:①为菌体分裂做好准备,此期细胞体积增大
②代谢活跃,胞内积聚了大量酶,中间代谢产物不进行分裂繁殖
3.2 对数期
也称指数期,是细菌生长最迅速的阶段
特点:①以恒定速度分裂,活菌数呈几何级数增大(繁殖数远大于死亡数)
②细菌形态,染色性,生理特性典型
③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比较敏感
④此期细菌几乎均为活的细菌,且生命力旺盛
⑤一般细菌对数期可持续 6~12h
选:此期细菌适宜作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研究和保存菌种
3.3 稳定期
是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培养基营养物质消耗,酸性及其它有害代谢产物积聚,PH 降低,离子强度及氧化还原电势改变
特点:①细菌的繁殖速度逐渐下降,细菌死亡数逐渐增加
②易出现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的变异→不能做形态实验
③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也多在此期产生
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
3.4 衰退期
特点:①繁殖速度越来越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数减少
②死菌数超过繁殖数,但总菌数(包括活菌+死亡)并不下降
③形态变化显着,如细菌变长,肿胀,扭曲,染色不典型,难以辨认
不宜用陈旧的培养基作细菌的鉴定
第五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进行细菌培养目的
①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技术,以此可培养,鉴定细菌
②病原菌的细菌学研究
③传染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
④生物制品的制备和基因工程研究
补: 宠物→检测抗原 畜禽→检测抗体
前景 快速诊断+相应血清
人工培养细菌,除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细菌获得生长繁殖所需的原料和能量
2.培养基
2.1 定义:人工配制的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质
使用之前应:将培养基 PH 调节至 7.2~7.6(中性偏碱)、灭菌、做好无菌检验
2.2 培养基种类
2.2.1 按营养组成分类
2.2.1.1 基础培养基
①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细菌培养用
②最常使用:普通肉汤培养基
2.2.1.2 营养培养基
①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等
需掌握:如临床培养巴氏杆菌→对应培养基
②最常使用:血琼脂平板
2.2.2 按培养基功能分类
①选择培养基 ②鉴别培养基 ③厌氧培养基
2.2.2.1 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选择性地抑制某些细菌生长,有利用另一些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以便从混杂多种细菌的样本中分离出所需细菌。如:麦康凯培养基→抑制 G+菌。
2.2.2.2 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的底物和指示剂,用肉眼可以初步鉴别细菌。
如:糖发酵管,硫化氢管,伊红美苔培养基。
补:有时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没区别
2.2.2.3 厌氧培养基
专门用于培养厌氧菌的培养基,如:疱肉培养基
2.2.3 按物理性状分类
①液体培养基 ②半固体培养基 ③固体培养基
2.2.3.1 液体培养基
可供细菌分离纯化,菌落观察,生物活性检测及鉴定等。
2.2.3.2 半固体培养基
①液体培养基加入 0.5%琼脂
琼脂本身对细菌没有营养作用,只是一种赋形剂,其熔点为 98℃凝固点为 45℃,室温冷却后,是培养基凝成固体或半固体状态。
②可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菌种的短期保存。
2.2.3.3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加入 1%~2%的琼脂
3.培养方法
①大多数细菌可以人工培养
②一般情况下,根据不同细菌,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最适 PH,温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温度为 37℃)和气体环境进行人工培养。
补:培养厌氧菌要特别制备厌氧培养基
4.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试验中细讲)
纯培养
①系统只在单一种类存在的状态下所进行的培养。
②纯培养最重要是在于微生物研究,方法是靠灭菌和分离,是由巴斯德和柯赫建立起来的。
③微生物学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得到纯培养的过程称分离纯化。
5.菌种的保存
在人工环境下,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限制,代谢处于休眠状态。
①要求:保存菌种时要尽量维持菌种的存活率(冻干),减少菌种的变异
②常用的保存方法 :
斜面低温保存法
半固体室温保存法
液体冻存法
真空冷冻干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