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忠臣不事二主(2 / 2)
其中,朱允熥虚岁二十五,朱允熞十八岁,朱允熙十二岁。
相比于两位年幼的皇子,朱允炆的弟弟年龄是够了。
方孝孺的话一针见血,抓住了朱棣言辞中的漏洞。
盯着难缠的方孝孺,朱棣沉着脸,微微皱眉,心中暗道:这方孝孺真是牙尖嘴利……
“燕王怎么不回答了?”方孝孺一脸嘲讽。
朱棣很不爽,回答道:“谁继承皇位,这是本王的家事!外人无需多言。”
方孝孺怒视朱棣,不再与朱棣说话。
皇位的继承确实不是臣子能插手的,但燕王朱棣的野心,他方孝孺早已知晓。
他知道,跟朱棣争执没有意义,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朱棣召见方孝孺,目的是为了招揽方孝孺,让方孝孺为自己所用。
见方孝孺不再说话,朱棣抓起桌子上的一本折子,瞟了一眼旁边的马和。
马和微微点头,指示两名太监搬来一张桌子,放在方孝孺面前,桌子上放在笔墨纸砚。
“本王听说,我侄儿发给本王的文书大多出自先生之手,”朱棣放下手中的折子,“这昭告天下的诏书,就由先生草拟吧。”
朱棣看了一眼马和。
马和上前,将蘸了墨水的毛笔递给方孝孺:“请先生起草。”
“老夫不才,不会草拟诏书,请燕王另寻高明。”
方孝孺没有接过毛笔,直接拒绝了朱棣的提议。
他直接无视身旁的马和,抬头看向较远处的朱棣。
古语有言: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更二夫。
我方孝孺忠君为国,岂能给这乱臣贼子写诏书?
见方孝孺不动,朱棣以为方孝孺是自视清高,压制着心中的怒火,再次冲马和点点头。
马和再次将毛笔送到方孝孺面前。
朱棣又道:“陛下驾崩,必须昭告天下,如此诏书,非先生您起草不可。”
方孝孺冷哼一声,一把拿过马和手中的毛笔。
他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毛笔在白纸上快速行进,黑色的墨迹像游龙一般,游走在雪地一般的白纸上。
马和站在一旁,却是眉头紧蹙,脸色越发难看。
悄悄走上前,郑海瞥了一眼纸上的字,情不自禁地咽了咽口水。
这方孝孺,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看到这十二个字,燕王肯定要发飙了……
【注】
《明史·方孝孺传》:“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 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