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良弓之谋(二)(2 / 2)
营帐四周点着火炉,四面都有卫兵把守,帐内透出火光,显然,燕王依旧没有入睡。
通禀过后,郑海走进了燕王的大帐。
“道衍,京师城高墙厚,兵多粮足,本王该如何拿下它?”
刚走进帐中,郑海就听到了燕王朱棣询问道衍如何攻城。
坐在帐中的椅子上,道衍呵呵笑道:“殿下比贫僧更懂用兵,何须问贫僧?”
朱棣的小眼睛瞟了道衍一眼,显然不满意道衍这种敷衍的态度。
朱棣明白,他自己比道衍更懂用兵,可他找道衍来,不就是叫他出谋划策的吗?
可道衍却没有给任何建议,他有些不高兴。
“殿下,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道衍摸着花白的胡子,“殿下知道攻城难克,为何还要攻城呢?”
“当初,郑海制定的斩首计划,不就是直取京师,进攻京师吗?为何不攻城呢?”朱棣反问道衍。
道衍摸着花白的胡须,一双病虎三角眼看向郑海,炯炯有神。
“慎之,你说吧!”
道衍直接将问题抛给郑海,自己笑眯眯地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起来。
“郑海,你有没有办法攻下京城?”朱棣看向郑海,眼神中充满期待。
郑海对朱棣抱拳道:“殿下,我同意师父的话,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朱棣心里也清楚,以燕军的兵力与实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拿下京师的。
虽然燕军号称百万大军,但实际可用的作战兵力也就是二三十万。
在京城里,朝廷依旧掌握着近二十万大军,再加上城中的青壮年男子,其实,朝廷的总兵力与燕军的兵力相当。
而朝廷是守方,拥有坚固的城池。理论上,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燕军根本就没有在短时间内打下京城的可能。
朱棣擅长用兵,对兵法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孙子兵法.谋攻篇》:“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要围困敌人的军队,需要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
兵力是敌人的五倍,则可以放心地进攻;
兵力只是敌人的两倍,则需要使敌人分兵,一点点分割敌人,使用优势兵力消灭敌人。
按照这个理论,燕军要围攻京师,需要大约三百万兵力。
如果燕军有三百万大军,则轮番上阵攻击,围困与攻下京城并不难,可这是不现实的。
如今,燕军与京城里朝廷的兵力相当,只是附和“敌则能战之”这一条兵法。
理论上,仅从兵力来看,目前燕军只是能够与朝廷打一打而已,胜负概率是五五开。
要短时间内攻下城防坚固、兵力宽裕、粮草充足的京师,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济南的时候,燕军花了三个月都没能攻下盛庸与铁炫防守的济南城。
而京师的城防比济南更加坚固,只要守城的将领不犯错,燕军要想短时间攻下京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道衍与郑海不主张攻城的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攻不下京师,一旦天下勤王的兵马集聚京师,那燕军就麻烦了,那时就只能撤退了。
历史上,很少有造反的藩王能够造反成功,更少有藩王能攻下京师。
朱棣算是个例外,但即便是朱棣,也不是靠武力打下来的。
“郑海,那你说说,该如何攻心?”朱棣看向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