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毕生志向(2 / 2)
每个生产队的“泥木工匠小队”又统编在公社名下,以公社名义出工,不定时间不定地点,像游击队一样出现在所在公社的每个村里,也常常会去县城,因为那里对泥木工匠的需求还更多一些。
整天的外边跑,既不用呆在枯燥刻板的生产线上,又没有太多的管束,可不比打渔和进工厂当工人要自由多了。
其次,是有创造性。
木匠这个行业,在我国有古老的历史传承,祖师爷鲁班,到现在也有几千年了,传统的八大匠之首,就是木匠。
除了最基本的打家具打农具,木匠更是方向设计者,包含了画图、计量、色彩、篆刻、雕工、木材认识等等知识。
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匠不算很难,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木匠最少要花费数十年的努力和钻研,而要成为大师级木匠,过人的天赋和过人的刻苦努力与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可以说缺一不可。
过人的天赋是什么,就是独特的创造性。
最后,赚得多。
除了每天完成公社交付的任务挣工分外,其余时间都比较空闲。
个人或小队都可以接一些私活,换取一些粮油肉票,也有小部分直接给钱给物品的。
这在明面上是不太允许的,但行业默认,民间也约定俗成,只要是不闹出什么赖账、质量之类的大问题,基本没人管。
虽然说收入也不算是很稳定,私活这东西,不可能天天有,就是天天有也不可能天天被你一个人接了。但三四天一单基本还是有的,有的活儿还不是一天就能干完。再加上每月很稳定的工分,七七八八凑起来每月有30来块钱,不比工厂里的工人挣得少。
到现在来说,陶家伟确实还算在这一行干得不错。
而且一般传统木匠学徒,都是十岁左右就开始学起童工,陶家伟十七岁对木匠感兴趣,十八岁才找到大师傅拜师入门。
本来已经算是错过了学徒的最佳年纪,没想到别人至少五年才能出师的工龄,陶家伟愣是用了四年不到就成功出师了。
到现在独立工作将近两年,在县城里已经算小有名气的一位年轻木匠师傅。
再加上陶家伟身材高大,虽然削瘦可十分挺拔,模样长得更是不错,不是传统的英气长相,是跟陶向予一样有一双特别好看的桃花眼,稍微认真看什么都像是很深情。
跟他本人跳脱的性格和职业不太符合,不了解他的人只见他的外表,都会以为是个斯文温和的书生。
是比较具有迷惑性的外表。
这是曾经刘莉莉对陶向予二哥的评价。
陶向予也表示赞同,不过她对自己的亲哥有滤镜,陶家伟是木匠嘛,木匠就是工匠,斯文温和的外表也符合工匠的嘛。
只是因为这个“比较具有迷惑性的外表”也给陶家伟同志招来了很多桃花,最要命的是,最开始是被外表招来的桃花,了解了他与外表不符的性格后,更喜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