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儒家变革(1 / 2)
第138章 儒家变革
陈默来到儒家学馆,稍等一会儿,便有儒家弟子为他领路,带他去见端木敬德。
这次见面的地点和上次不一样。他随着那位儒家弟子来到大堂。
距离大堂还有很远一段距离,就听到儒家弟子交谈争论的声音。走近后才听清楚,这些儒家弟子并非在讨论什么学问,而是讨论如何将儒家提倡的主张,通过一些政策、律法等方法加以实现。
显而易见,经过上次交谈后,端木敬德、荀子等人深刻明白到,必须研究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律法规矩等法子,实现儒家主张,才有可能济世救民。
从大堂中争论激烈的情况,陈默也大概明白为什么这几日,端木敬德多次让人请他来儒家学馆做客。显然一众儒家弟子对于实现儒家主张的方法产生了争议。先前端木敬德找他,不出意外应该想从他这里得到启发。
了解事情原委,陈默非但不担心,反而对达成此行目的更有把握了。
陈默在那位儒家弟子的领路下,迈入大堂。
忽然声音彻底消失,一双双眼睛齐刷刷朝他看来。虽然已非吴下阿蒙,见识过大阵仗,即使如此,陈默的心也忍不住狂跳起来。
不过毕竟见识过大阵仗,神情上看不出丝毫怯懦。
可下一秒,陈默就憋不住,因为端木敬德站起身来,向他行礼道:“陈默先生来了,你们有什么问题,可向陈默先生请教。”
陈默听到这番话,双腿一软,几乎要跌倒下来。
在场儒家弟子均知晓向端木敬德、荀子提出将儒家主张以具体政策、律法实现出来,形成一套包含各个方面的治国体系建议的人正是陈默。所以端木敬德一番话说出,立刻便有儒家弟子向陈默求教。
这其中就包括伏念。
不少儒生都提出实现儒家一些主张的具体方法,请陈默指点。陈默听得一阵头大,若非想到此行目的,直接转头就走了。
陈默挥手让众人安静下来,开口道:“诸位所说的办法是否能实现你们想实现的主张,我也无法给出回答,但我可告诉你们几句话。”
“伱们的法子只有在用在人身上以后,才能得知是否可行!既然如此,你们何必在此争论不休呢?不如立刻找人验证你们的法子,来的更好。”
不少儒家弟子也同意陈默的说法,但他们不是官员,又如何能让人遵从他们的法子呢?所以陈默的一番在他们看来就是废话。所以争论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更激烈了。
陈默又回答了儒家弟子的一些问题,这才随着端木敬德走出大堂,脱了身。
端木敬德给陈默倒了一杯茶,坐了下来,笑着道:“几次三番都请不来的陈默先生,这次主动造访,可是有事相求?”
端木敬德这番话带着淡淡调侃意味。
陈默当然听出来了。
陈默笑着道:果然瞒不过端木先生,小子确实有事相求。”紧接着便要说下去。
端木敬德截断道:“不管你所求为何,都需先答应老夫一个请求。”
看端木敬德样子,若陈默不答应,现在就送客。
一般人眼中的端木敬德是那种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值得尊敬的儒学大师。曾经陈默也这么认为,事实上端木敬德也确实是这种人。可接触端木敬德后,他却感觉端木敬德是个狡猾的老头。
正如此刻表现,一旦找准机会,必定提出自己的请求。
陈默当然不会这么乖乖就范,提醒道:“端木大师,小子这一趟可是为了解决儒家的难题而来,你真不听一听?”
端木敬德虽然动心,可脸上并不表现出来,淡淡道:“老夫当然动心,但在此之前,还请答应老夫一个请求。”言下之意,你不答应,我们便没有商量的余地。
陈默道:“在下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想要完善儒家的治国体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然深入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习惯,只有在这种下所制订的治国体系,才能适用于百姓,适用于国家,否则只能徒劳无功。”
端木敬德完全同意陈默的说法。事实上端木敬德、荀子早明白这个道理,而且看了这几天儒家弟子对于如何实现儒家主张探讨的情况,对此实践的想法更加坚定,而且对这方面的事做了一些安排。
端木敬德微笑道:“有道理。”
这句话说出口后,竟没有下文了。
陈默暗骂了一声老狐狸,知晓端木敬德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让他答应自己的请求。
陈默无可奈何,只好询问道:“端木大师想小子做什么?”
端木敬德道:“你可还记得曾对我说过的启蒙教育吗?”
陈默点了点头,那个时候他在荀子、端木敬德的恭维有些飘飘然,所以随口谈论了一些这方面的事。
端木敬德道:“我和弟子都认为你的话很有道理,对于启蒙教育,儒家应该多加重视!那一日你提起的三字经,我们都觉得非常适合孩童启蒙教育,所以请你将完整的三字经写下来。只要你答应这个请求,无论你让我们干什么,只要不违背儒家宗旨,儒家都可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