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宦官(1 / 2)
皇子的教育问题?
朱元璋闻言,也是一愣。
宦官的问题,又跟皇子的教育有什么关系?
这扯的未免也太远了吧!
望着朱元璋一脸懵圈的样子,朱樉也是笑了:“父皇,您倒是说说,这皇子在紫禁城中,究竟能见到多少人?”
朱元璋闻言,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过看着朱樉认真的样子,朱元璋也是张口道:“皇子们能见到的人嘛,自然就是他们的母妃,宫女,太监......”
朱元璋还想数下去,可是数着数着,他竟然发现没得数了。
等等......怎么除了这三种人,好像没了?
望着朱元璋有些发愣的样子,朱樉也是笑了:“父皇,您说的不错。”
“皇子在紫禁城中,的确是只能见到这三种人。”
“像这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子,他们的全部世界,就是这些没有文化的宫妃和太监。”
“父皇您说,他们除了能相信宦官,还能相信什么人呢?”
“等这些皇子们坐上大位,他们自然也只能倚重身边的宦官了。”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宦官专权,祸乱朝纲。”
“皇子的教育问题,才是宦官专权的根本问题啊!”
纵观明朝,皇子的教育问题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朱元璋虽然是千古一帝,但是说到底,他毕竟还是混军营出身的。
对一些小事情,朱元璋并没有那么细腻。
虽然朱元璋也曾设置了不少辅佐教育皇子的官职,但是由于没有监督,这些官职渐渐沦为了虚职。
发自内心爱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
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那些皇子们自然是能逃课就逃课。
在这种没有老师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大明的皇帝自然都一个个长歪了。
以明英宗为例,他当皇太子时,每天都是在太监王振的辅导下学习的。
所以待明英宗当上了皇帝之后,他自然对王振信任有加,甚至直接采纳了王振的意见,亲自领兵作战。
这也直接导致了后世有名的土木堡之变,葬送了大明的一代武将勋贵。
另一个比较着名的例子就是明熹宗。
明熹宗从小就长在深宫中,竟然到了17岁才开始读书。
17岁,人的三观早就定型了。
此时再受教育,早已是为时已晚。
这也导致了明熹宗任人唯亲,一手捧出了魏忠贤这个大奸臣。
而在清朝,这一问题就远没有那么严峻。
究其原因,还是清朝更加重视皇子的教育。
虽然清朝是满人入关,但是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却是极为重视。
所有的清朝皇子,从6岁起就要到上书房读书。
每天凌晨四点,这些皇子们就要开始摇头晃脑的读书了。
到了下午三点,这些皇子们一天的课业才算是结束。
不仅如此,这些皇子们更是连周末都没有。
一年之中,供皇子休息的时间,也只有区区6天!
在这么勤勉的学习下,清朝皇子虽然不是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但起码下限还是挺高的。
清朝的每一任帝皇,都是勤勤恳恳的在位干活,也从来没有发生倚重宦官的事情来。
这也是朱樉提出重视皇子教育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