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2 / 2)
孺子可教。
朱景没想到朱棣这么快就能想通这一些。
“没错,燕王,其实跟你刚才说的西安府粮食产能是差不多,但是我只是把最本质的原因给扔出来而已。”
“《淮南子》所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所倡“亲之即仁之也”,黄宗羲所论“天下为主,君为客”。”
“燕王,我希望你能够始终谨记一点: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朱元璋:!!!
朱棣:!!!
黄子澄:!!!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短短一句话,却如此的振聋发聩。
如果说之前朱景给于朱元璋的印象一向都是博学多识的话,那么现在朱景说出这句话之后,他就知道国师不光是博学多识,更是心里面装着天下,装着老百姓。
这样的人,如果真的能够成为大明国师,一心辅佐朱家皇帝。
大明万世不朽基业真的可成!
“先生,朱棣受教!”
朱棣再次恭恭敬敬的冲着朱景鞠躬施礼三次。
如果说刚才他给朱景倒茶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些迟疑。
那么现在听到朱景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话之后,就完全打消了所有的疑惑。
朱元璋则是不断的深呼吸,仿佛是在尽可能的平复着自己现在激动的心情。
朱景当然并没有停留,他继续阐述着为什么西安府不能作为大明国都的理由。
“除了天气和粮食的原因之外,第三个原因也非常重要。”
“青藏高原地区,吐蕃政权的崛起!”
“在隋唐以前,青藏高原上并没有任何强大的政权,无法对中原王朝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吐蕃开始逐渐崛起!”
“吐蕃一旦从青藏高原上攻杀下来,就可以迅速攻击西安府,这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天险可以阻挡!”
“所以说,随着吐蕃的崛起,西安府作为国家首都的弱点,就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
“在唐朝中后期,长安作为唐朝的首都,曾数次被吐蕃攻破!”
“因为吐蕃的崛起,西安府在地里方面,又输了一筹!”
面对朱景从军事方面分析西安府和吐蕃的关系,朱棣瞬间兴奋起来。
这位马上天子,一生都非常喜欢征战,所以在听到吐蕃崛起,第一反应并不是恐惧害怕,而是兴奋激动。
当然他只是自己兴奋激动的颤抖,并没有在父皇和国师面前表现的太过于明显。
反倒是朱景则是若有所指的盯着他笑了笑。
朱棣就感觉国师这一笑,好像又被看穿了心思。
朱元璋则是眯眼非常霸气的说道:
“区区吐蕃而已,咱带着几千兵马,就把他们给铲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