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2 / 2)
“不过父皇,在儿臣看来,粮草的问题,并不能够影响到迁都一事。”
“只要父皇和儿臣们共同努力,再等个一二十年,就一定能够解决粮草的问题。”
朱棣倒是对于迁都到西安府这件事情非常看好。
当然这也是他和少师道衍,最终花费无数时间,推算出来的回答。
“父皇,这就是儿臣关于第三道考验,是否要迁都的回应,还请父皇和国师定夺。”
朱元璋则是下意识的点头笑了笑道:
“短短三天时间,你就能够商议出如此精妙的回答出来,咱很欣慰。”
“不愧是咱老朱家的儿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看得出来,朱元璋现在对于朱棣非常满意。
这个满意程度已经远超他对于自己好圣孙朱允炆的满意。
本来朱元璋还一直担心,自己的老四,就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会打仗的莽夫。
现在经过朱景提出来的这三道考验,他已经非常明确,自己这个儿子是个可造之材。
怪不得,后人能够尊他为永乐大帝。
不说其他,单单这三个考验的回应,就让朱元璋很是欣慰。
反倒是朱景皱了皱眉头,他倒是没有朱元璋和朱棣这么乐观。
除去他因为是现代人,已经提前知晓大明王朝后续的发展时间线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他自己的潜心研究发现,西安府还真的不适合大明王朝建都。
“老爷子,可能你对燕王的迁都回应非常满意,但我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大明肯定是要迁都,但是绝对不能是西安府!”
朱元璋:???
朱棣:!!!
本来朱棣在回应迁都西安府的时候,就时不时的会偷看国师朱景的反应。
好在自己回答的时候,朱景全程保持微笑,并没有什么不悦之色。
在听到自己父皇很满意自己回答的时候,朱棣就觉得自己通过考验,已经十拿九稳。
毕竟国师也不会真的再提出什么异议出来,结果没想到国师朱景还真的又再次提出来新的观点。
从第一道考验开始,这位少年国师就一直不断的再震撼着朱棣。
到了第三道考验,他以为这位少年国师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他震撼的点,但现在看起来自己还是有点太年轻了。
朱元璋则是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呢喃问道:
“先生,咱觉得老四刚才说的和分析的都没有太大问题啊,怎么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朱景清了清嗓子,既然洪武大帝如此疑惑,永乐大帝如此蒙圈,那就在给他们两个好好上一课。
给他们真正的来点来自未来世界的小小震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