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父皇,大明必须迁都!(求追读~~~)(2 / 2)
如果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方案的话,按照朱元璋的性格,是断然不会公然拿出来作为考验。
朱元璋没想到朱棣现在竟然还有反问,他下意识的盯着朱景看了看。
结果朱景挑眉笑了笑道:
“嗯,我的确是针对削藩的问题,给老爷子了一个方法。”
“但是还需要老爷子优化和调整一下,不过我的方法倒是可以结合你这个方法。”
果然!
听到朱景的主动回应之后,朱棣就在内心之中,再次对于姚广孝的预判,默默地伸出了大拇指。
因为姚广孝在他这次来奉天殿之前,就已经提醒过他,这位少师可能已经对于削藩有了对策。
平时道衍太过于低调,所以很多时候,众人根本就没有办法意识到他的真正才能。
说实话,对于朱棣而言,少师道衍姚广孝,就是他认为大明朝最智慧,善谋略的大才。
不过现在因为当面见识过国师朱景的才华之后,他现在觉得姚广孝可以排在朱景的后面,是大明朝第二天才。
虽然可能有些对不起少师,但是朱棣就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让朱棣更加震惊的是,削藩这么大的事情,国师朱景竟然真的有方法。
要知道,削藩这件事情,他和少师道衍两人至少花费了数十年的精力,才研究出来现在的方案。
对比国师朱景几天就能想出来的方法,怎么看,都是朱景更胜一筹。
朱元璋也是大手一挥,幽幽笑道:
“老四啊,等你有空的时候,咱再好好的跟你商议一下,关于国师给出的削藩的方法,怎么结合你这个方法!”
“当然,你要把那个道衍和尚一起叫过来,听国师的意思,你这个少师,比想象中还有有智慧的很啊。”
因为之前朱景点评过道衍和尚的才能,不比李善长和刘伯温之流差,所以原本对于这个和尚没有太过在意的朱元璋,现在倒是非常在意。
朱棣则是诚惶诚恐的回应道:
“父皇,儿臣到时候一定让少师跟着一起过来商议。”
对于第二道考验,朱棣和道衍商议出来的削藩方法,得到了朱元璋和朱景的认同。
朱景没有在这道考验上叙述太多,毕竟当初给朱元璋上课的时候,他就已经非常清楚明了的说过关于削藩的种种必要以及推恩令的实施。
“好了,老四,咱们趁热打铁,关于第三道是否要迁都这件事情上,你怎么看?”
朱元璋主动询问朱棣关于第三道考验的回应。
说实话,迁都一事,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心病,而且是很痛苦的心病。
想当初,如果不是自己要求朱标连续的去巡视西安府,观察那里是否合适做大明的新国都的话,那么朱标就有可能不会感染风寒,更不会突然薨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