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为抵债,老板另眼相看,一见钟情有何不可(2 / 2)
原本以为是没钱买书,过来蹭书的穷酸读书人,没想到还是个想拿话本抵账的。
“咳咳……我们明人斋,要的话本可不是那些粗制滥造,必须百姓喜欢的,你会吗?”
掌柜苍老的目光中,透着精明和打量。
“你没看怎么知道粗制滥造?”
“噢,这位爷,拿出你的书稿我看一看,估估价,我瞧上的话本印出来售卖,本本日进斗金。”
“我现在手上没有书稿。”
朱见深想了想,说道。
没有书稿说废话作什么!
掌柜直接转身去忙。
“这两位爷,大门在那里,不送。”
伙计开始赶人。
朱见深不急不忙:“我有个故事,心中已经滚瓜烂熟,只需要一个时辰,便可以写出半卷来,掌柜觉得可以,估个价,顶这几本医书的银钱。”
掌柜被朱见深这认真的样子弄的一愣,不由失笑:“这位爷还真是个奇怪的人,我凭什么听你的。”
“听我的,你卖出书,也能赚一本话本,再说这里几张桌子空着借我一用又何妨。”
掌柜听到这话,被朱见深的目光看的心神一颤,说道:“纸笔随你用,我倒要看看你如何收场!”
伙计取来纸笔。
袁彬看了看朱见深,他可以出去找锦衣卫借银子,陛下何故在此给他自己找麻烦。
陛下什么时候会写故事,今天可要丢人丢到家了,难道是效仿曹子建七步成诗?
朱见深将砚台推过去。
“你,磨墨。”
祸是袁彬闯的,他乖乖磨起磨来。
先帝当初就是这样,觉得什么都可以做,结果落得滞留敌营。
今天陛下是想在这明人斋丢脸吗。
这时,明人斋陆陆续续进来几个读书人买书,年岁不大。
其中一个公子,面容清秀,目光灵动,带着个瘦弱的书童,看着老板道:“敢问掌柜,有一本宋人的医稿,上次伙计没找到,今天我来问问。”
这人是商辂的孙女商汝衿,今天商辂因为和户部商议,给吴俊和吴瑛父子解说流民。
清早便进宫了。
商汝衿趁着商夫人不注意,又偷偷溜出来,扮成男装,准备去大兴那边,顺道来明人斋买上次没买到的书。
掌柜面露难色:“商公子,请您包涵,这书那位公子要了。”
商汝衿皱眉:“这不是还没有买吗,我付钱。”
掌柜道:“商公子,那位公子已经与我说好,一个时辰,写出话本来,用话本换,若是他做不到,这书便是你的。”
这位商公子出手阔绰,平常来店里,都是熟客,掌柜的自然不敢怠慢,泡了茶招待。
丫鬟晴雪扮装的书童,看了眼掌柜:“我们来了几次了,你到底卖不卖,不卖我们就走了。”
明人斋中,朱见深坐在窗户口安静提笔沉思,身边站着个磨墨的大汉。
他丝毫不被旁人所扰,专注写自己的东西。
商汝衿的目光落在朱见深五官上,再是手上,她的眼神微微呆滞一瞬。
她转过头,轻声道:“掌柜,我先去楼上找书,一个时辰后,若他不要,我便下来,这书我拿走。”
来到二楼,商汝衿说话声音也短暂恢复姑娘声音,她走到一张桌前坐下。
晴雪看了眼四周,发觉无人后才将伙计那会儿送的茶捧过去,嫣然道:“小姐,多给银子就是,为何非要等一个时辰。”
商汝衿摇摇头:“行事是有先来后到的,与银子多少无关,那医书手稿很难得,我与小华佗说好要送给他,自当守信,不过,那书咱们拿定了。”
见丫鬟不解,她道:“我瞧那两人背影,皆是脏兮兮衣着,站着的人恭敬磨墨,坐着的男子长相眉目俊朗,只是皮肉白嫩,定是磨墨人的主家。
但磨墨的随从却眼里质疑而眉头紧锁,说明他对他的主家写话本不相信。
身边人定是知道他才华的,这样疑惑,只能说明那人写不出来。
我们等一等又何妨?再者他穿衣脏兮兮不讲究,只能说明两处地方,一是家庭落魄,钱财不足,二是他没有女眷替他操持,所以衣服脏兮兮的。
话本写不出来,又无钱买,定是我们的。”
丫鬟听了,带着书童帽子的脑袋直点头:“还是小姐想的对。”
“不过……”商汝衿面若雪的脸颊微微有些红,迟疑道:“他身材很是魁梧,面若白玉,瞳似黑漆,很是出众,气质不俗,晴雪,你说他会写出什么样的话本,就算写不出来又何妨,这样的人,有这份敢做之勇就很难得了。”
“小姐,你莫不是对他有那个意思,一眼就看中他了?”
“我也不知道,我刚才心跳的很厉害。”
商汝衿对她坦白说道。
二楼十分安静,丫鬟似乎因为她的猜测得到确定而感到愕然,吃惊的看着她,压低声音急促着:“小姐,你发烧了?”
“没有。”
“小,小姐,你一定是《西厢记》看多了,看他那样子,衣服脏兮兮的,只是长的俊俏些,若老太爷知道,定会又责罚你的。”
“我只是与你说说。”她纤长而白细的手指在书架的书脊上轻轻划过。
这边儿,朱见深在袁彬的疑惑下,摊开纸写着。
本来想写西游记,这个电视看了多少遍,但想起自己前不久刚敲打了僧录司,杀了李子龙,西游记里面许多内容要修改,太麻烦。
端午那件事后,满朝文武皆看到李子龙手炸酥了。而朱见深油锅洗手的事后,被百姓添油加醋。已经成了大明传说。
说他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大明万民于水火的道君大帝。
可朱见深还是选择结合实际。
这话本不是装逼的,是拿来抵账的,得掌柜认可才行。
大明如今多是读书人和官家女子读这类话本,什么西厢记,牡丹亭这类最火。
朱见深思来想去写了红楼梦。
他熟悉这个。
还有里面都是园子戏,又受痴男怨女喜欢,还能警示有些人不要奢侈浪费。
他是用大明官话重新组织,先写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因为明清小说有共通之处,朱见深选择红楼梦,其他的什么三言二拍那种书内容,他记不住。
至于武侠小说,他记不住里面的人物,有些情节,只适合口头讲出来,文偏白。
袁彬看到好了歌时,心里有些一愣,这种心境,陛下是怎么年纪轻轻,坐在大位上参透的。
虽说与年龄不符,但袁彬还是惊讶的很,他没见过陛下这一面。
“这好了歌,倒是如指点迷津一般,让人心境淡然。”
站在书斋里买书,年纪大些的读书人,此刻目光盯着朱见深的好了歌,对掌柜说了句。
“想我自年幼起,一生只为功名苦读,如今年过半百,却是连举也不能中,这位公子的好了歌,今天读来,心境别有一番滋味。”
掌柜闻言,抬起头略微品读一番后,走过来,看着朱见深写的东西,面有惊讶。
他看着朱见深,“公子这般的年轻就有如此心得,让我等惭愧,你看着面生,不是京城人吧。”
足足快一回目的内容,写完几张,掌柜立刻拿起来细看,不一会儿买书的客人就围观过来,人越聚越多。
惊讶啧啧之声,就是不绝于耳。
写到甄士隐那里,朱见深就已经停笔了,他本来就写的没有曹老那么细,保持故事性,再加些大明时下喜欢的看点,基本可以应付掌柜的。
有说开章文采不错的,有说好了歌写的精彩的,也有说这样的年轻人是如何有这样的阅历和心境。
朱见深搁下毛笔,活动着发酸的手腕,暗道,这种用毛笔有限时间内写那么多字,实在是累。
掌柜看完,眼中露出精明,立刻招呼跑堂的送了一盏香茗给朱见深和袁彬。
沉吟道:“公子这样的书稿还有多少回目?”
朱见深喝了口茶,想了想:“一百二十多回吧。”
掌柜一时沉默,笑着:“还请公子借一步说话。”
说着让跑堂收拾桌子,拿着一沓文稿坐下:“在下姓陆慎,不知二位公子如何称呼?”
朱见深想了想:“我叫袁彬。”
站在身后正要报自己名字的袁彬愣了愣,那他叫什么?
袁彬看着朱见深,他挺想问问自己叫什么。
谁知,掌柜问过朱见深的名字后,也没在搭理袁彬,而是恭敬客气道:“袁公子,你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这等佳作,方才倒是失敬了。”
朱见深轻笑了下:“不用,这文稿够不够书钱?”
掌柜点头:“够的,够的,就是不知公子有意合作否?”
接下来他就给朱见深准备了一套谈生意,签文契的流程,定规矩让朱见深每月交两回书稿。
然后就是告诉朱见深,这种话本京师很多,虽然不错,让人觉得可以一看。
但话本还是不新奇。
掌柜的想打压后,方便下一步压价。
要写新的案子,构思下,这章发了后还会修改,看时多刷新。
五千字一章。